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刻,都会因为外部环境的限制导致我们产生短暂性地“老龄化时刻”,那这对我们设计方案有什么启发?
三、让所有人受益的设计
我们相信:起初为行动障碍的老人或残障人士的设计,最终有可能所有人都受益。
如谷歌无障碍设计专家夏冰莹在她的《5 lessons I learned by designing for accessibility》中提到的经典案例-Curb Cut Effect(人行道斜坡效应),斜坡起初是为了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或依赖轮椅的残障人士设计的,但我们有拖行李箱经验的同学应该都能感受到这项设计带来的便利。
人行道斜坡实景图
这种设计思路也被称为“通用性设计”,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闭合字幕,闭合字幕的发明是为了让听力障碍的人,不用通过音效和背景音,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里的情节,但最终,我们很多人都能从中获益。如果我们希望在嘈杂的环境下仍然可以观看视频,开启闭合字幕可以帮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内容。
闭合字幕页面,来自Youtube
从这个案例我们得到的启发是,优秀的适老化设计并不一定要强调“老年”这个词,而是通过满足更加普适的场景痛点,来指导我们的方案设计。
四、情景性障碍下的设计考量
银行服务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服务,覆盖的人群从大学生到老年人,跨度很大,所以在产品框架规划初期,就应当充分考虑到所有具有暂时性障碍的场景,设计并不按照年龄划分,而是一种按照行为区分的设计思路。
情境性障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视觉障碍、肢体障碍、听觉障碍以及认知障碍。
1. 视觉情境性障碍
老年黄斑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患者的中央视野会出现模糊或者形成视觉盲点。虽然对周边视觉影响不大,但中央视力受损会影响患者阅读、驾车以及辨认脸孔的能力。下图是我模拟视觉障碍的效果。
不同情境、身体状态下所看到的页面
在情境性视觉障碍的实际案例在前往银行的路上,阳光明媚,小张想要打开手机来查看一下账户余额,让办理业务时心理有数,但却因为强光的照射导致小张需要很费力地在屏幕上找到某个功能项。
1)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仔细分析情境,用户打开手机银行经常是临时起意去查看账户余额,这使得打开手机银行的外部环境丰富多样,用户可能是在走在去银行的路上,也可能是在驾驶的途中,打开快,离开也快,这对信息架构的清晰性有极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多数手机银行的首页架构是宽而浅的,基本是Banner 金刚区的搭配,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信息架构,它能在短时间内营造出功能丰富强大的感觉。
但这样的架构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金刚区的结构只能采用icon banner的方式,这种结构限制了我们能够传递给用户的信息量,用户在进入应用后,功能入口密度较大,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学习。
2)以用户资产为中心组织首页的设计
解决这个问题要回到如何保证信息架构清晰性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银行的业务复杂专业且全面,应当如何去组织信息结构?
业务现状
如果将首页的信息架构进行抽象,有两种主流的框架,宽而浅的散装首页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设计方式,我们认为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在首页承载更多业务,但对用户来说,信息明确度上会有些模糊;另一种就是窄而深的线性架构,首页的功能的曝光量上会有所缩减,但能保证每一个功能的信息量足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