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量的暴涨,让配送资源捉襟见肘。毕竟快递小哥也不是三头六臂,不可能全天不眠不休应对这样的业务量。所以,派送时长的延长、服务质量的下降也就是不得已的必然结果了。
部分快递员大年初一还在工作。/ 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有豆瓣网友去年7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他父亲生病在外地看病,因为异地就医,新版社保卡要激活“异地结算”。
他想着社保卡比较重要,就选择顺丰寄回老家激活,再寄回来。原本以为距离出院只有5天,时间刚刚好。不料整个过程却花了7天,他父亲不得不多住两天院。
“顺丰速运”,这四个字中的“顺”和“速”,原本应该是快递服务的核心价值。但如今在顺丰这里,这两个字似乎成了奢望。
在顺丰创始人王卫刚刚创业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上世纪90年代,王卫和5个朋友、一共6个人扛起了深港两地民间快递的大旗。王卫和小伙伴们肩背大旅行包,手里拖着行李箱,一趟趟来往于深港两地。
在王卫冒险家精神的带领下,到2009年,顺丰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拥有飞机的快递公司。
当年顺丰开始用飞机运输快递,一度被消费者调侃为:“你的快递都坐着飞机来的!”/ 图虫创意
从飞机冲天的那一刻起,只做小件、注重速度、服务中高端客户就成为了顺丰精神气质的一部分。
而今的顺丰,却似乎在逐渐失去这种精神气质,股价失速只不过是一个表象罢了。
股价失速背后,顺丰处处不顺
“失速”本身是一个航空术语。简单来说,飞机失速意味着机翼上产生的升力突然减少,从而导致飞机的飞行高度快速降低。
这个概念借喻在顺丰身上,恰如其分。
巨额的亏损、腰斩的股价、特惠的乱局,几乎都可以是失速的体现。
王卫在解释顺丰“失速”的原因时,主要说了这五点:
第一,对各多元物流赛道的前瞻布局;
第二,增加临时资源投入以承接增量,致使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成本承压;
第三,各业务线资源投放的重新整合;
第四,第一季度给予一、二线在岗人员补贴创历史新高;
第五,电商件毛利承压。
说得比较术语,“翻译”过来意思就是,不该花的钱花了太多,该挣的钱还没到账。
单量虽然暴涨,但由于价格低,仍为亏损状态。/ 图虫创意
尤其在新业务方面,根据2020年财报,同城急送、国际和供应链新业务均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但该业务对顺丰整体营收贡献较小,仅占整体营收的11%左右。
对于顺丰特惠存在的问题,王卫也坦承,特惠件一季度飞速增长,背后是参与价格血战的代价。在2020年特惠件占比超过时效件后,顺丰2020年单票(每张快递单)收入为17.77元,而2019年同期为21.94元,同比下滑18.99%。
这个数据,既解释了顺丰去年单量暴涨的原因,也部分解释了当下口碑变差、陷入亏损的现状。
至于第四点,影响确实不小。为了服务原地过年的人们,顺丰实行了春节期间不放假的政策。这导致顺丰春节加班补贴接近10个亿,比预期多了三四亿元。但与此同时,春节期间的订单量并未显著上涨,营收远远覆盖不了人力成本,这也是造成巨亏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