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迈瑞的母市场,也是全球范围最有活力的一个医疗基础市场。但是从体量上看,中国市场却只是冰山一角。
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总计4000多亿元人民币,但全球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则有4000多亿美元。以迈瑞2021年第三季度193.92亿元营收为基础,即使达到普遍测算的250-260亿元年营收,尚不足中国本土市场规模的一成,相比全球,空间更广。
第二层确定性,是迈瑞的业绩测算,能见度极高。
在迈瑞发布中报后,老蔡仔仔细细地翻看了券商发布的28份研报,其中对三季度业绩做出预测的7位分析师,给出了营收190-195亿、净利润65.3-67.1亿的区间。对比财报结果,预测无一失手。
对照以往的券商预测,老蔡发现,迈瑞容易理解,也容易看清,以至于市场上的迈瑞研报,准确度很高。
在这背后,有个老蔡不清楚的原因。迈瑞的卖方研究,方法并不复杂。
表面看起来,迈瑞的业务线众多,不好估算,非常考验研究能力。实际上,卖方分析师根据行业过往增速,再结合渗透率、国产扩容速度、集中度提升建立模型,测算出来的未来增速和市场空间偏差,并不会很大。
而迈瑞身为龙头,增速从未低于行业均值,产品管线上市时间表清晰可见。因此在各个时间点,到达怎样的业绩水平,其实一目了然。
相比之下,无论是PD-1、单抗还是CAR-T,创新药依据在研管线进行未来现金流折现,提升出来的估值,反而非常可疑。一旦商业变现不及预期,整个估值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重确定性,是迈瑞的经营效率上,改善的趋势日益清晰。
和只知道盯利润的普通投资者不一样,跟踪迈瑞三年的老蔡,有自己的观察指标。在新的报告期里,他发现,迈瑞的销售费用率下降了1.95pct到14.65%,而研发投入同比提升了19%,达到18亿元。
迈瑞花在销售上的钱少了,这是一个令资深投资者感到高兴的变化。
销售费用率在下降,营收却不降反增。这反过来说明,在同样的投入下,迈瑞的销售效率更高。

在2020年,迈瑞向全球供应了超过50万台设备用于抗疫,并在国际市场完成了700多家高端客户的突破。这个数字,超过了迈瑞医疗前20年国际市场高端客户突破的总和。
它带来的衍生效应,是随之建立起来的品牌与影响力。这意味着,迈瑞国外39家境外分公司,国内20家子公司的销售进程,润滑度更高,更为从容。

迈瑞花在研发上的钱多了,这个变化,则是基于长期的护城河巩固。
医疗器械有个特点,带有鲜明的高端制造业属性,它的研发工作,更大意义在于微创新的累计,而非创新药“九死一生”的押注,因此没有太强的创新焦虑。
关于医疗器械的研发,资深医药研究者“阿基米德Biotech”有个很精到的论断——医疗器械的研发,应用层面重于基础研究,工具理性大于架空想象,循序模仿与改进,日臻精良,又接地气,兼具性价比,在新术式突破上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