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身前檐两层皆施廊柱,设勾栏凭依,外观壮丽雅致。阁上悬有明代铜钟一口,重约3500余公斤。寺内西南处,有藏式佛塔两座,高约4米,青石雕造,体积不大,形制秀美,为寺中精品。
寺内北隅建有亨亭一座。龙王殿三楹,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内塑龙王坐像,彩饰如新。殿身雕刻富丽,自柱础、雀替、栏额、斗栱、栱眼、装修等,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图案剔透镂刻而成,绚丽多彩,雕工纯熟,堪称完美。
按照常规惯例,龙王神不居佛寺,当地相传五台山龙王威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宁,故在此建殿宇祀之。
殿对面有戏台一座,供酬神演戏之用,五台山六月庙会,即以此为中心。狮子窝琉璃塔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隅山腰。据《清凉山志》记载:“相传昔人在此见万头狮子游戏,有头狮子被文殊乘骑,必在当空,正对于此,人们建寺祀之,名曰文殊寺,俗称狮子窝。”
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前有石狮子一对,内有琉璃高塔,后为佛殿、配殿和禅堂。现寺宇残毁,琉璃塔独存。
塔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三十五米,基座石质,束腰须弥式雕仰覆莲瓣。塔身中空,可登至五层。塔身外表全用黄绿蓝三彩琉璃饰,除脊兽瓦垅外,周身镶嵌琉璃佛像约万尊,故又名万佛塔。各像侧面雕刻有施舍者姓名,即有太监、内官监,也有商贾、平民。极顶塔刹在仰莲花座上设风磨铜宝珠一枚,风力摩擦,光泽晶亮。五层内镶有琉璃塔铬一块,是直隶真定州王庆孙等人于万历二十七年烧制。秘密寺也称秘魔寺,因秘魔法师在此讲经,得此名。在山西五台山台怀镇西南三十多公里维屏山的秘密岩,寺以岩为名,在繁峙县岩头乡境内。这里松柏苍翠,山岩险峻,风景奇丽。据《清凉山志》记载:“秘密寺在西台外秘密岩,岩谷幽深,隐者星布,唐木叉和尚于此藏修,始建寺。”
相传秘密岩为文殊大士受记五百神龙潜修之所,马祖后水泰禅师法嗣居此,人称秘密岩和尚,手持木叉,又称木叉高僧。
秘密寺始建于唐,历代重修,原建规模甚大,有茅篷三十二处,现仅存前院、中院、后院、西庵、中庵几处。
前院有天王殿、东西两厢及正殿五间,内供三世诸佛脱沙贴金像,南北藏经阁五楹。中院配殿及正殿五间,内置文殊菩萨及十八罗汉。后院部分殿宇残坏,北阁五楹尚存。西庵禅堂内奉毗卢、文殊、普贤三菩萨像,高约1米,塑工尚佳。中庵包括三圣庵、观音洞、金佛楼三处。三圣庵奉释迦摩尼、老子、孔子三像,孔子像已丢失。观音洞三层八间,内奉石雕贴金接引佛一尊,高有7米,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造。
寺外有龙洞,洞外石龛雕带剑文殊菩萨,龛旁雕佛像两躯,皆为明代物件。旁边有甘露泉源,川流不息。泉前是七佛崖,雕造佛像两层,上层七佛高约50厘米,下层七层高约1.5米,初考为元代所制。
寺前还有金代石幢、砖塔两座,一为木叉祖师塔,为唐代所建,明代修耸,六角四层,高约10米。一为玄觉大师塔,是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建,六角两层,雕莲花瓣和花榕门窗,体形不大,玲珑小巧,是精美佳作。
近年来,县乡政府和寺院在景区内修缮了部分殿堂佛像,铺设了上山朝拜龙洞的石阶,还在路径险要处设置了护栏、抓环。当你手抓铁环,脚登悬空而架晃悠悠的铁索,提心吊胆,小沁翼翼缘壁而行在通向龙洞的壁崖窄道上时,不由自主会想起恒山古栈道上的惊险。普化寺在五台山台怀镇东隅山麓。创建年代不详,明清重修,民国初年又增建玉皇阁一座,故又称玉皇庙。
寺区林荫蔽日,溪流潺潺,松风水月,景色优美。寺前影壁砖雕精致,仿心观音菩萨雕工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