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廊
提及G60,我们不由地感慨。原本只是一个交通意义上的“存在”,经过锐意开拓和建设发展,如今变成了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科创产业带,还演绎出一种时代文化,折射出积极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其中,地处G60高速公路起始点的松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始终致力于发挥“桥头堡”和“领头羊”的作用。
今天的G60也成了城市新地标。人们驱车经过沪杭廊道,往往一眼就被坐落一侧的“G60科创云廊”所吸引。“G60科创云廊”,又名“拉斐尔云廊”,外型有一股乘风破浪的巨帆之势,象征着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此腾跃和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一个个壮举。长三角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松江,早就被赋予了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使命。自“十三五”以来,他们致力于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1.0版“源起松江”,到2.0版“联通嘉杭”,再到3.0版“九城共建”,继而到纳入顶层设计,推动基层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间,一批重大科创成果在松江新城相继涌现;一些头部企业和百亿级项目纷纷在松江新城落地。其中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内的“6 X”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松江新城与上海周边城市也产生了流量交互、协调发展的效应。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以来,九城市GDP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上升至1/15,地方财政以及市场主体数所占全国比例也在明显上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近1/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1/5。
松江作为全国十个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的地方,2021年5月入选国务院督察公布的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名单,受到了表彰。
由此可见,“科创基因已经深深印刻在松江新城的骨子里!”
而今,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松江大学城资源,松江新城以科教和双创为动能,着力于集产业、科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建设,使得有着丰厚农耕文明底蕴的松江,又倍添“科技范”和“未来感”。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引领下,科技影都核心区也呈活力之态,备受瞩目。地处松江南部的一片“弹丸之地”,现今吸引了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创制大军,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全球影视科技体验总部基地和未来影城融合智慧生态社区,也将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和上海文化大都市影视特色功能区。
![一座城市意象的松江新城呼之欲出](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05/16413426843zRYKo.jpg)
宜居态
松江新城的生态建设,有着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他们是深谋远虑的。据规划,至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110万人。为了让人们在此安居乐业,他们致力于高能级功能集聚融合、人性化活力街区和复合高效的空间利用,彰显“上海之根”的深厚底蕴以及“沪上之巅、浦江之首”的山水禀赋,营造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共生之态。他们依托人文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遗存,将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复合居住融为一体,促使“五水入城、城水相依、活力人文、漫道联动”,构筑一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慢行有道、水岸共享”的宜居生态,打造韧性城市、低碳城市。
![一座城市意象的松江新城呼之欲出](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05/1641342685sOkdIz.jpg)
我们了解到,松江新城在“产城融合示范片区”方面积极发力。其中,东部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含中山国际生态商务区、工业区一期、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墩片区、新桥片区和G60漕河泾园区(G60科创中心)等,重点提升产业能级、推动产业用地更高质量发展;西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含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昆山片区等,推进建设集制造、研发、服务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社区。如此复合交叉,使得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相得益彰。
说到公共服务,松江在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打造了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圈”。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实验学校已于新近落户松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云间小学也将“开花结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在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松江分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国际眼病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国际肿瘤中心等项目也列入建设规划。这些优质资源纷纷落户松江,意味着生活工作在松江新城的居民将不复以往对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的羡慕,高品质的上学、就医、购物等等,在“自家门口”也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