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哨的扫码“神器”、自制的“斜挎包”……中山街道志愿者们制作了各种实用的小玩意,让核酸检测和取样更加方便快捷。
“你好,请打开核酸密码。好了,接下来……”在蓝田二村居民区,核酸检测因为扫码这个“神器”跑出了“加速度”。在一个废纸箱中间切出一个手机大小的洞,就成了这个扫码“神器”,既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又解决了光线造成的扫码失败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之前参加核酸检测服务的时候,有时候因为光线太强无法扫码。蓝天二村有5500多居民。扫码不好会大大影响采样效率。”于是,蓝天二村的志愿者顾灵机一动,做了这个扫码“神器”。
除了扫码“神器”,居民自制的“邮差包”也备受青睐。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时,手里要拿着扫码手机、试管等物资,但防护服没有口袋,非常不方便。为此,董芳居委会和蓝田二村居委会的协管员们开动脑筋,巧用当地材料。
孙丽玲是董芳居委会的协调员。在一次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她看到一名采样员在腰间粘了一个布包用来放手机,于是想到用头巾和零碎的警示带做一个小背包,“斜挎包”就这样诞生了。这样一来,就有地方安装扫码手机、备用手套和核酸采样管了。
蓝天二村村委会经理助理张贤梅搬出尘封已久的缝纫机,找出几个环保袋,两个小时做了四个“邮差包”,第二天就投入使用,提高了现场志愿者的工作效率。
选稿:潘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