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姐跟每位老客户相处得都像朋友一样,更重要的是胡大姐把客户之间的交流给建立起来了。现在大家都在提社交零售、社群营销,这就是我们传统做销售是我一个人对着多个客户,我和每个客户之间都是一对一联系的,客户之间没有交集。现在是因为你买了我的产品,所以我建了个社群,客户在社群里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产生更多的连接。客户为什么找你买?不仅仅因为你专业,而且你还能给客户带来产品之外的价值。
三、使用知识
逛了诸多4S店之后,最终,我家还是花了十几万买了一辆丰田卡罗拉。从此,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门办那方便多了。当然,麻烦事儿也多了起来,像每年的定期保养、交保险,车检等,因为我经常外出销售,这些事情自然就落到了我爱人的头上。可是到底每次去4S 店要保养什么项目,多长时间做一次保养,我们自己是完全搞不清楚的。每次到了4S店,人家说做什么保养就做什么保养,人家说收多少钱就收多少钱,我们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完全没有话语权。
幸运的是有一年我为邓禄普轮胎的经销商做了个全年的轮训,十几场培训下来终于对汽车保养有了一些了解。原来汽车的保养并不是随便做的,而是根据车的行驶里程和驾驶时间定期做保养项目。比如,机油要求每6个月做一次更换,雨刷每年春天需要更换,每隔一年半的时间需要进行四轮定位,等等。这些专业的保养知识如果没有销售人员告诉我们,我相信没有多少车主能说得清楚。
由于产品使用不当而发生意外造成损失时,客户通常都会向公司投诉,认为是产品本身有问题。为了降低这类事情的发生概率,销售人员有责任、有义务教会客户如何正确地使用产品,教会客户产品使用知识也是向客户证明你的专业度,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美国有一家销售烤箱的企业,销售业绩一直没有达到预期,于是就从大学里招聘了一批毕业生,企业没有给这批大学生培训产品知识,而是买了一些食材教大学生如何用烤箱做烤鸡,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大学生被派到各个销售网点,大学生的任务就是教客户如何用烤箱做烤鸡,结果烤箱的销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四、促销知识
客户买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的心理。促销活动是刺激客户购买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客户对我们的促销套路到底了解多少呢?怎样的促销才能让客户为之心动呢?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测试,来看看你对促销了解多少。
□测试题
假如说我是商家,你是客户。现在,我将推出四个促销活动,你认为哪一个更划算?
促销活动1:全场产品买满1万元,7折优惠。
促销活动2:全场产品买满1万元,立减3000。
促销活动3:全场产品买满1万元,立减3000,再加送豪华电饭煲一台。
促销活动4:全场产品买满1万元,立减3000,再加送豪华电饭煲一台,再享受幸运大抽奖,有机会去韩国五日游。
每次我在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大家都会很兴奋,有一大部分人都会拍着脑袋说:“选方案四,只要不是傻瓜都选方案四。”答案对不对呢?不对,站在客户的立场,你应该选方案一。没有几个人买东西正好买到1万块钱,如果我买到1万1000元,你打7折的话,那1000块钱也跟着打了7折,客户就可以少付300块了。如果选方案二,你立减3000的话,那1000块钱可是一分折扣都没有,即使方案三和方案四又送电饭煲又抽奖的,可是这些东西怎么算起来都没有直接立减300 块钱来得划算。这就是人的心理,立减3000的诱惑可比打折刺激多了。既然大部分客户都认为方案四更划算,而我作为商家也知道打折我的损失最大,方案四比方案一还能让我多赚一点,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当然就喜欢做方案四的活动了。
促销就是对人性的博弈,当我们理解了人性的弱点,稍微使用一些技巧就能引导客户成交,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也有销售的高手,把促销活动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广东有一家生鲜店叫钱大妈,打出的口号是“钱大妈不卖隔夜肉”,并设计了一套打折政策:每天19:00全场九折,19:30全场八折,20:00全场七折,依次类推,到23:30全场菜和肉免费送。就这么简单的一招,让钱大妈的门店生意络绎不绝,也让钱大妈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五、自我知识
客户到底是感性购买还是理性购买?你去问任何一个客户,他肯定会告诉你他是理性购买,因为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个聪明人,做出了最精明的决策,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大作《思考,快与慢》中写道,我们每个人做决策都依赖于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不经过理性思考的感性决策系统,系统2是经过理性分析、判断后再采取行动的决策系统。我们更多时候是使用系统1还是系统2做决策呢?是系统1。因为每个人都很懒,懒得去思考,就像你每天要吃什么、每天要走哪条路下班回家,这样的事情我们基本都不会思考,而是基于经验和习惯做决策,因此培养客户的习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