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公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显示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到2040年,上海的建设用地指标将呈现负增长,上海的整体城建面积将保持在3000平方公里。二是到203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将维持在2500万。
负增长的城市建设用地;未来20年人口总数毫无变化。
这些预示着上海将长时间地停止扩张,进行自我迭代和升级。
上海的严控以及与周边环沪区域楼市价格严重剪刀差的长期存在,将导致人口持续溢出,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这是属于环沪的机会。
作为衔接苏沪的独特优势,昆山被写入了“上海2035总规”,上海规划“促进青浦、昆山等环淀山湖地区协同发展”,这意味着上海已经把昆山当成了“自己人”。
昆山也主动接住了上海抛来的橄榄枝。
仅2018年上半年,昆山就与嘉定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青浦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编制实施对接融入上海三年提升工程,举办2018昆山融入上海合作发展推介会,与青浦、嘉定、松江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宣布共同成立“4 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
郎情妾意,方能佳偶天成。一系列密集的动作意味着昆山融入上海的饥渴程度与上海的长远规划的方向是一致的,同频才能保证城市的发展不止是白纸黑字的规划,而是切切实实的场景落位。
这一次的苏州轨交S1线,我们看到了昆山的野心和抱负。

昆山,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底牌均是环沪城市中最多的。
这,或许也是昆山下一个10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