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PS手柄
部分玩家会误将符号“×”认为是字母“X”,但无论从设计师的理念上看,还是从这个图形的外观分析,它都应该是“×”(叉)而非“X”。从一张手柄拆卸下来的电路板中也可以看到每个按键对应的英文单词,下方的“FORK”正是“叉”的意思。

电路板下方的“FORK”
- 地区差异惹争议
索尼的按键好看吗?好看!索尼的按键方便区分吗?方便!索尼的按键容易记忆吗?容易!但是后藤祯佑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同一个符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代表的意义可能存在差异。在日本文化中,“圆圈”代表正确,“叉”代表错误,相信多少了解一些日本文化的朋友都应该清楚这一点。

红圈是正确,对号是错误,所以才拿98分
但是在欧美文化中,在标记框中打叉是一种标记方式,相当于国内喜欢使用打勾的标记方式。这下就麻烦大了,日本文化中的“圆圈”和“叉”与欧美文化中“圆圈”和“叉”意义正好反了过来,而索尼又不打算对欧美版本的手柄做特殊处理,因此只好让负责本地化的美国团队将功能对调一下。这就是欧美版本的索尼游戏机的系统都是“圆圈”键取消,“叉”键确认的原因。

圆圈是Back(退出)
这件事儿就这样“完美”解决了?太天真了!系统设定是反过来了,但是游戏内部的按键怎么办呢?日本游戏厂商在发行一款游戏的日版时肯定“圆圈”是确定,但发行该作的美版时可能就变成了“叉”是确定。同理欧美游戏厂商在发行欧美版本时很可能“叉”是确定,发行该作的日版时可能、或许、大概、差不多是“圆圈”确定(这个事儿不具体分游戏的话,真的很难说)。

日版“×”键是退出(左),美版三角键是退出(右)
同一台游戏机的菜单界面的选择可能与游戏的选择是完全相反的,由于长时间的肌肉记忆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关键的选项上面,例如“是否清除存档?”,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我第一次开通PS Plus会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新的继承者
世嘉自己也意识到了六键对于右手拇指来说负担过重,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玩家都喜欢玩格斗游戏。于是在SS的后续机型“Dreamcast”(简称DC,由于图标长得像蚊香,因此也被成为蚊香机)的配套手柄中去掉了最外侧的C键和Z键,并且与索尼的四键布局保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