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被誉为“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唐代贡茶赵坡茶、中国名酒剑南春的产地, 也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发源地,境内的九顶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
![德阳市下辖2区1县代管3市的历史沿革](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86815vBQVUn.jpg)
![德阳市下辖2区1县代管3市的历史沿革](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86816Ts9OoC.jpg)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绵竹县,治地在黄许镇(即绵竹古城遗址,今属旌阳区),属广汉郡。因其地滨绵水两岸,多竹,乃命名绵竹,辖今绵竹和德阳(今旌阳区)两县的地方。
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刘焉领益州,将州治迁于绵竹。兴平元年(194年),因绵竹城火灾,刘焉将州治迁到成都。
三国两晋时期绵竹先后改名为“阳泉”、“晋熙”、“孝水”。
![德阳市下辖2区1县代管3市的历史沿革](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86817VmC8St.jpg)
三国蜀汉后主时期(233年~263年),绵竹古县城遭兵焚,分绵竹县置阳泉县(今德阳孝泉镇)、晋熙县(即今绵竹治),属广汉郡。
西晋初,废阳泉县入绵竹县。后复置阳泉县。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绵竹县改属新都郡。郡废,还属广汉郡。
![德阳市下辖2区1县代管3市的历史沿革](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86817xKpinw.jpg)
东晋废除古绵竹县。隆安二年(398年),置晋熙郡,领苌阳、南武都、晋熙三县。
刘宋孝建元年(454年),废晋熙郡,置南新巴郡。
梁天监元年(502年),复置晋熙郡,领南武都、苌阳,属潼州。
北周静帝二年(580年),徙晋熙郡治阳泉县(今德阳孝泉镇),废晋熙县入阳泉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晋熙郡,阳泉县属蜀郡。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阳泉为孝水。
![德阳市下辖2区1县代管3市的历史沿革](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86818kXd1mG.jpg)
隋大业二年(606年),复名绵竹县,并徙治于今剑南镇,属蜀郡。此后,县名再无更改。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雒县、绵竹县部分地区置德阳县。
唐代至清初,绵竹皆为汉州下辖县。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升绵州为直隶州。绵竹县属之。
民国时,绵竹属四川省川西道(1914年改为西川道)。
![德阳市下辖2区1县代管3市的历史沿革](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868194s9IE6.jpg)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德阳市下辖2区1县代管3市的历史沿革](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86821dUsuxr.jpg)
新中国成立后,绵竹属川西行政区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德阳市下辖2区1县代管3市的历史沿革](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86823wEBDF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