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你不可理解,但你再回想一下周星弛拍的《美人鱼》,再查一下香港居然有人因为杀死蜗牛而被捕,你就知道香港环保团体的厉害了。
同时发生的还有对内地投资客的抵制。
香港人一方面反对增加土地供应,一方面反对内地投资客来买房,因为他们认为,这会推高香港房价。
特首梁振英便推出了香港有史以来最严酷的楼市调控政策:非港人购入工商和住宅物业,需要缴纳15%的额外印花税和双倍印花税。
港媒将此称为“双辣招”,同步开始的最低工资法上调,关闭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大门、发布限购奶粉令,以及仿效内地的住房限购令,实行“港人港地”——届时兴建的住宅首次出售及其后30年的转售对象,都必须是香港永久居民。
而这就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房产难题。

如果只加大房产的供给量,那香港现在购房的中产阶级必然是反对者,因为加大供给肯定会导致不那么中心区的房价下跌,而这个下跌,有可能是他个人所有资产全部的消失 ,因为房价太贵。
一个城市的房价支撑最重要的是人口流入量,但香港人又在意识形态的驱动下疯狂地反对陆客,甚至当街羞辱水客,更不要说向内陆人基本紧锁工作签证和永居权。
那没有外来的人口增量,房价的支撑就只能依赖限制土地供应了。
你看,香港就限入这么一种困境当中。
排外,导致人口无法流入,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有房族,反对增加土地供给,认为会带来房价损失;
各种政治团体,因为各种原因,反对政府一切供地政策。
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03
那此次香港政府这么大力度的土地开发计划为什么能推出来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政府的土地政策排除了相应的政治干扰。
这是不是好事呢?应该这么评价,这是一个边际改善。
政府手里握着地,出售给民间去开发,哪怕开发公屋,也比将土地闲置要好得多。
但是,仅仅增大土地供给就解决了香港的问题了吗?
完全没有。
因为上述难题依然存在啊,在这个计划中,香港新增的住宅供应量将在未来可以满足二百万人以上的居住需求,而香港的出生率已降至1.0。

本地人口新增量是不够的,增加这么大的住宅供给量,不可避免要冲击现有的部分香港人的住宅价值。
那香港还应该做什么呢?
那就是把香港当作大陆的一个普通城市,向大陆人开放,允许大陆人去香港工作、学习、安家、置业。即使做不到完全与大陆城市一样,但至少也可以大规模的开放工签和居住权。
只有劳动力自由流动,才能真正与大湾区融合。
如果依然是排外意识占主导,那香港的土地问题依然会遭遇抗议或市民的不满。
香港本来并不是一个排外的城市 ,因为它是一个移民城市。香港的发展,是源于当年上海的大量移民。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逃港潮时,无数香港人跑到大街上阻止港警遣返大陆难民,让很多人非常感动。
甚至香港还在越战期间接收了数万越南难民。
正是香港的包容和开放,才促成了香港在五十年代之后的高速发展。
而今天的香港面临深圳激烈的竞争,深圳甚至开启了最高15%个人所得税率的方式试图吸引香港人才,海南自贸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挑战香港的地位。
香港要保持持续繁荣,除了破除政治杂音,恢复土地供给外,还需要的是破除优越感,保持对大陆的开放姿态,只有这样,香港的繁荣才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