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根据朱棣在永乐十五年后不再派人寻找张三丰,就认为张三丰死于永乐十五年前后,也是没有说服力的推断。从《明史》的记载中可知,洪武帝和朱棣多次寻找张三丰,封建时期再过圣明、仁慈的皇帝也会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再到唐宋时期的皇帝都有服用丹药、寻求仙人的记载。
明太祖在《御制周颠仙人传》中记载他曾服用过周颠仙人的丹药,因此明太祖寻找张三丰应该为求长生不老之术。《明史》中记载:“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和“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可知,张三丰很可能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逝世,虽然此后又有“及葬,闻馆内有声,启视又复活”的记载,但张三丰修道有成,刚死前后有异相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算来张三丰一共活了一百四十多岁。有人说明成祖朱棣也曾多次寻找过张三丰,说明他当时还在世的说法并不准确。但是参考《明史》的记载,朱棣多次派遣湖滢寻找张三丰,“隐察建文帝安在”,对于朱棣来说,寻找建文帝远比张三丰重要的多。很可能是主要寻找建文帝,顺便寻找张三丰。《明史·胡滢传》记载:“先滢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而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在永乐十五年后不再寻找张三丰的消息,是因为朱棣已经获得消息建文帝覆海而去,因此派遣郑和下西洋在海上寻找,而不再再陆地上寻找张三丰了。这更加佐证了朱棣只是借寻找张三丰之由查探建文帝的消息。
三、张三丰备受帝王尊崇,他的长寿极为罕见的
张三丰有诸多封号,元惠宗封他为“三丰仙神”、“忠孝神仙”,明成祖赐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熹宗册封“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清虚元妙真君”。
能够在正史中被多位帝王赐封,说明张三丰在道家的地位之高。之所以能被众多统治者青睐,张三丰不仅仅依靠的是“道家仙术”,更重要的就是他的长寿了。能够至少活了一百四十岁,并且在死后仍被民间和统治者认为有可能继续在世间逍遥,不得不说他修炼已得大成。
在各种传记传说中,张三丰有邋遢道人、三峰、君实等诸多名号。相传,他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都只穿一件破衣服,一顿饭能食数升米,数日不食甚至数月不食也毫无关系。张三丰常常阳神出游,参加天宫仙会。
张三丰主要在世间活动于元代,他和元代的著名画家黄公望有过交流的经历。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作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至今仍被浙江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明代姜绍书的《无声诗史》中记载,黄公望曾往来于三吴,与张三丰等人友善。黄公望晚年拜入全真教,全真教主张三教合一,张三丰的思想也是以道教为主,兼容儒释两教的思想,两人在修炼体系上比较接近。
结语:从武学思想到道教思想,张三丰贡献极多
从道家太极拳到内家拳,张三丰对道家武学的贡献很大,他所创的道家太极拳与民间的太极拳有很大区别,更多的是阐述道家哲学、内丹学、经脉学、易学等道家思想。
在道家思想方面,张三丰突破了道家典籍晦涩难懂的束缚,把魏伯阳《参同契》、陈抟《无极图》、张伯端《悟真篇》等丹学典籍思想编成诗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明清时期出现的很多道家派系都与张三丰有联系,清代末期,尊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有17家之多。
虽然从史籍中无法确切的知道张三丰究竟活了多久,只能在史料的基础上稍加推测。但研究的越多,越能了解到他的神奇之处,他对后代文化的文化影响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