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奶子:牧区的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 而喜欢喝酸奶子,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一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酸奶子营养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全羊席:蒙古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又称整羊席。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像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宴祭神祗、待宾客。到了清代,全羊宴更加盛行、北京罗王府和内蒙古各盟旗王府都以全羊宴接待来宾。随着烹饪技术的改进,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协日森豪尼: 蒙古语,意为烤全羊。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阿拉善一带蒙古族人民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菜肴。做法是将羊宰了后掏出内脏,煺毛留皮,加各种调料在特制的炉子里用扎嘎梭梭烤制而成。色泽金黄,味道鲜美。

布呼利:蒙古语,意为手把肉。蒙古族人民经常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带骨牛羊肉剁成若干块,放入锅内,加少量盐煮熟为止。味道鲜美,易于消化,是招待客人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菜肴。

协日陶斯:蒙古语,意为黄油。奶皮中提炼出来的食用油。主要是放在奶茶里喝,也可以烙饼。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夏日祛热,冬天防寒,还有治疗烫伤、止腹泻等功能。

胡乳达:蒙古语,意为奶豆腐。蒙古族人民爱吃的一种奶食品。有两种;一种是用酸牛奶加工而成的奶豆腐,称胡乳达,味道鲜美香甜,可以长期存放;另一种是将鲜奶熬开发酵后加工制成的奶豆腐,称别喜力格,味道酸甜。

三、住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账”,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罳,可以卷舒,前面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织成硬圈,迳有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账逐渐被蒙古包所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4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哈那、6个哈那、8个哈那、10个哈那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大型蒙古包,在草原上是罕见的。1990年锡林郭勒盟第七届那达慕大会上出现一顶12个哈那的蒙古包,包内总面积可达60多平方米,为自治区蒙古包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