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1)在剧本中,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仅仅是依据人物自身的台词,而不能像在小说中那样,可以由作者出面叙述、议论的语言,暗示读者应该怎样理解人物,甚至给读者解释人物隐秘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动机,也这是剧本创作的难处。(2)剧本的语言要富有动作性,是戏剧语言首要的、基本的特性。
戏剧文学的题材特征:社会性、传奇性、冲突性
戏剧的结构一般由开端、进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组成。
开端要完成的四个任务:(1)用简练、鲜明的手段,迅速地反映出剧情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时间、地点等;(2)重要的一环:交代人物和人物关系;(3)要向观众交代先行事件(前事);(4)要组成矛盾纠葛,形成悬念,使观众明确剧情的发展方向。
写好结局的要点:(1)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拉。(2)要有寓意,要含蓄,不要给人一种把话说尽了的感觉;(3)结尾形式要新颖。
人物二三事法与短篇小说、传记文学的写人方法有什么异同?
答:共同点:都是刻画人物的肖像、心理、言论和行为,记述人物的生平和事迹,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但它们的内容侧重点和写作方法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点:A从“事”的角度看,二三事法写的都是真实的事件,来源于作者亲自经历,或是作者与人物共处、共事、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小说的情节事件是虚构的;传记文学所写的事的来源动不受这个限制。B受个人直接见闻的限制,二三事法所写的事情比较零散,小说的情节事件是连成一片,传记文的是全面完整。
写好开场概括三点:(1)要新颖、吸引人,使观众产生兴趣。(2)要清楚、明白。(3)要进戏快,很快地引起观众的兴趣,产生戏剧纠葛,形成戏剧悬念。
进展的任务:冲突的上升、深入、激化。
戏剧场面又是戏剧情节的基本单位,分为交代场面、过程场面、重点场面、紧张场面、必需场面和插曲等。
紧张场面,可以理解为舞台上出现对主要人特的严重威胁,形成了重大的危机或者要进行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
必需场面,是对戏剧性的一种要求。不等于高潮,是奔向高潮的一连串重大的戏剧动作,是高潮前的准备,高潮是全部必需场面汇聚到一起的集中点。
高潮是动作的顶点,是全剧总悬念的解决,往往具有某种突然性,很短促。
戏剧悬念是使观众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戏剧中一些有戏剧性的情节、场面和动作,使观众产生想看下去的情绪,这个神秘地吸引着观众的力量就是戏剧的悬念。一出戏中不只产生一次悬念,在戏剧情节的变化中,会出现许多连续不断的悬念称为小悬念,推动着剧情的发展,索动着观众的感表,形成全剧的总悬念。
悬念一出现就不能让它中断,不能让戏剧情绪跌落下来,这是一般原则。
戏剧冲突包括三种情况:不同人物之间的抵触、矛盾和斗争;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自然的)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
戏剧动作在戏剧冲突中的作用概括为以下两点:(1)必须用具体的舞台动作表现出来、舞台动作是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对立的双方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积极地行动,构成贯串全剧的戏剧动作,是戏剧冲突在舞台上的具体体现;(2)舞台上的戏剧冲突,是不同性格的人物之间的冲突,观众要了解这一冲突的内容和意义,只能通过对人物的了解,作者必须让观众了解和熟悉剧中人物,对他们产生热爱、同情或憎恶,这就要把人物置于戏剧冲突之中,把他在冲突中的行动表现在观众面前,他在干什么、想什么、怎样做,都让观众了解到,这样情感的段向才能产生。
动作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凡是人物的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都属于外部动作,是观众通过自己的感官能感觉得到的东西,观众通过它认识人物、了解剧情。舞台上的人物没有动作,就抽掉了戏剧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