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动作是全部人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行动奔向一个集中的目标,贯串整个剧本,这样一条动作线,被称为剧本的贯串动作。包括动作和反动作。以主要人物的动作线作为贯串动作线中的主线,这样才能达到作者塑造典型、表现主题的目的。
戏剧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们高尚的思想感情和高度的文化修养,是为了影响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怎样才能塑造好人物形象?
答:首先要着力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包括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正确写出人物的共性。注意事项:A努力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只有把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和其他方面都描绘出来,才能使人物活起来,否则容易使人物趋向类型化;B人物性格是在发展成长之中的。经历从初级到高级,不成熟到成熟的人物成长过程来表现剧本主题思想,不能只写人物的一个短暂阶段,要在新考验、新困难面前成长和发展着;C人物性格存在着矛盾斗争。其次要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把个性和共性有机地统一在人物身上。人物的共性和个性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性格主要指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三,要写好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典型环境主要体现在时代背景、规定情境和一定的人物关系上。
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情节从属于人物,但不是说情节对于人物关系是完全被动的,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人物和情节总是胶合在一起的,人物要是脱离巧妙、丰富的情节,同样不会是活生生的,没有情节,也就没有人物,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过人物在其中占着主导地位。
行动和语言是两种塑造人物的手段。
矛盾冲突是构成戏剧的基础,一个剧本的社会意义,也是由戏剧的矛盾冲突的性质所决定的。
剧本创作中语言运用形式:舞台指示和台词。
戏剧与小说语言的区别:(1)小说允许作者以叙述的方式介绍情况、刻画人物、描写人物,甚至作者出面发表议论。剧本的语言只限于台词,也就是人物的语言,而舞台指示观众是看不到的。(2)小说不受篇幅的制约。戏剧受时间的限制,篇幅不能过长。(3)小说是读的,可以重复再看。戏剧是演的,不能倒带,所以要求语言清楚、明白、不要含糊。
戏剧对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1)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深入矛盾冲突,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演艺术相结合;(2)性格化,把握人物的社会职业以及性别、年龄、文化修养等不同情况,熟人物的声音、语调、习惯用语、神态、手挚等,不同人物对矛盾的处理方法是台词体现个性的地方,留下余地给舞台手段、观众想象思考、事件发展;(3)口语化,注意语言的简练,切忌长篇大论,使用符合人物心理状态的语句,用语言表现出激烈的内心活动。注意语言的形象化。
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强烈新闻性,又具有浓郁文学性的独特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的分类:(1)文体上分:文艺通讯、特写、文学速写、电视报告文学;(2)题材上分:工业、农业、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3)篇幅上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4)表现手法:记录性、概括性、报告文学;(5)写作目的和写作动机:歌颂性、揭露性;(6)作品表现重点上分:人物、记事。
人物报告文学分两类:一是为人物立传,包括写一个人的全貌,一个人物的片断或侧面;二是写人物的群像。
事件报告文学分三类:一是写重大事件,二是生活中有代表性事件,三是社会上、自然界中突发事件。
报告文学的特征:(1)强烈的时代感,报告文学是时代的产物,能反映时代的脉搏,表现时代的强音;(2)很强的新闻性,报告文学必须严格真实,迅速及时;(3)浓郁的文学性,既是报告又是文学,是用文学所作的报告,除了虚构之外,文学艺术的一切技巧都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运用。(4)精辟的说理性,除了表情达意,还要进行必要的议论,是凭着事实含蕴的哲理、作者个人的深切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