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党报要勇于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党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机遇,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南方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多家党报再次进行改版改革。
2019 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致读者》,宣告实行改版,主要措施是:将周一至周五每天原有的24 个版面减为 20 个版面,将周六周日每天原有的 12个版面减为 8 个版面,所有版面实行彩色印刷。
版面的减少,使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报道和文章,都是精挑细选之作。彩色印刷,配以照片和图表的大量使用,使报道的视觉冲击力大大增强。
此外,重要稿件都配“提要”,使读者对报道和文章的主旨一目了然。毫无疑问,《人民日报》顺应新媒体时代和“读图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应用新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媒领域已经发生巨大的变革,受众特别是年轻人拿起了“麦克风”成为传播主体,宣传阵地不再仅仅限于“报”,党报功能也不再仅仅限于“宣传”。
党报不仅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观,还要主动占据舆论引导的高地。
读者在哪里,党报的服务和引导就要到哪里。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人民日报》等党报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将发展重点放到“网”上,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成功进行了改革转型。
建党百年的历史,也是党报发展的百年历史。
从《解放日报》改版到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党报改革推进了党报理论的不断完善。
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党报实践不会形成固定的模式,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党报理论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科学。
年 中国新闻史的不同阶段
新闻事业也经历了不同时期变化,主要可分成这几个研究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
“报刊是革命的手段和斗争的工具”
建国初期党的新闻思想、新闻事业学习苏联的风气和历史研究的特点,引领、规范和影响着中国新闻史研究。
这一情势纵贯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至改革开放大潮涌起。
延续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思想,已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依然认为,报刊是革命的手段和斗争的工具。
毛泽东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上层建筑的一种,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这段论述,明确了报刊作为新闻媒体在革命斗争与建设中的作用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