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初期17年—“革命史范式”
受制于大的政治、文化和学术环境,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主导范式是“革命史范式”。其特点是将新闻视为革命的工具和阶级斗争的工具。
新闻史的研究,阶级立场鲜明,斗争旗帜高扬,“以新闻事业为研究对象,以媒介的政治功能为焦点”。
主要研究报刊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宣传动员作用。
“政治目的先行”“理论先行”成为常态。
新闻学研究敌我营垒分明,意识形态压倒一切。结论不以史料为依据,历史分析不足。
2、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史研究停顿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极“左”路线在学术领域大行其道。
1968年发表的“两报一刊”编辑部文章《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全面否定建国以来的新闻工作,新闻史研究就此陷入了长达10年的停顿。
改革开放至今40年间的新闻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党和政府的政治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文革”结束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浪潮。承继传统,迎纳国外先进研究理念与方法,学术研究风帆高悬,百舸争流。
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春风浩荡,学术发展更是百花盛放。
40年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统领新闻实践与新闻学术研究。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继续得到坚定的贯彻执行。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云程发轫。从此,中国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拨乱反正,走上正轨。
而关于党性和人民性,新闻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指导性、倾向性,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和探索,深化了新闻理论研究。
同时国门开放,一些新闻学者开始学习和引介西方传播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信息”“受众”等观念的引入。
威尔伯·施拉姆等所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等的译介,“为新闻工作挣脱旧观念、旧传统和旧机制的束缚,建立一套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实际需要的新的新闻观念和传播机制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丰纯高李可欣《建党百年党报几次重大改革对党报理论的贡献》
武志勇《70年中国新闻史研究述略》
匡俞佳《民国时期中国新闻史研究——以《战时中国报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