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6)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出现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7)销售业务
销售业务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
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
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8)研究与开发
开展研发活动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9)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10)担保业务
担保业务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人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11)业务外包
企业的业务外包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
(12)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第二,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第三,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13)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实现。
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14)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财务风险
概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
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考察,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全面预算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的主要风险包括:
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