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澄/文
原标题《米仓道两延线交汇于阆中》
近年一些研究古蜀道的文章只说米仓道由南江、通江汇于巴中,而不提及自古以来雄踞米仓道上的要冲重镇——阆中。这样既不尊重历史,也误导后人,完全是一种对史实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偏概全,令人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看看历史背景资料:
《梁书》《齐书》载:“巴西郡(阆中)居益州之半,当东道冲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故杜佑曰:阆州居蜀汉之半,又当东道要冲……。”(杜佑乃唐朝宰相),说明唐代仍称东道。
所谓阆州居蜀汉之半,是说阆中位居成都至汉中的中点。所谓“东道”指金牛道以东的入蜀道路,即广元至阆中的官道(今人有称金牛道辅道或“利阆道”),和汉中从几个山口翻越米仓山形成的米仓道路网的总称。
“要冲”指多条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事实上阆中就是米仓道经通江、巴中向西延伸,经南江、旺苍向南延伸,与利阆道和嘉陵江水道的交汇之地,再由阆中向西经盐亭、三台到达成都。
阆中正好在成都与汉中之间东道的中间点位上。“东道要冲”成就了阆中川北重镇的历史地位,它是比金牛道上的剑门关更为重要的川北军事重镇,所以刘备要派五虎上将之一的结义兄弟张飞镇守阆中。
阆中在秦汉建县,辖地东至今巴中恩阳一带。东汉永元三年(91)设汉昌县为今巴中建县之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许多时段,汉昌隶属于治城在阆中的巴西郡,明清时期的巴州更直属设于阆中的保宁府、川北道管辖。历史上多数时候,巴中是阆中的辖地。
连接巴州与府城阆中、再到省城成都必有官道。绝不可能绕开有府、道上级衙门的阆中,而南绕直去省城。千百年来的史实证明,米仓道经南江、通江汇于巴州后,其西延线经汉晋郡城、明清府城和道治阆中,再经曾为唐代剑南东川节度治所的梓州(今三台),才能去成都。
米仓道延至阆中,不仅有东面巴中这一条,更有北面宁强、南江汇于旺苍、由旺苍经苍溪东境而来的一条。米仓道巴中西延线、旺苍南延线在阆中不仅与陆路利阆道汇接,还与广元、昭化南来的嘉陵江水运航道交汇,在阆中形成水陆交通枢纽,再陆路西去成都。
巴中是米仓道东道至通江而西、中道至南江而南汇接的一个节点,不能与“居蜀汉之半”的总交汇点“东道要冲”“蜀道枢纽”阆中的历史地位相提并论。本文着重谈谈米仓道向西、向南的延线在阆中交汇,再西去成都。米仓道延伸至阆中交汇,来自东面、东北面两个方向。
01
东面经巴中进入阆中,为米仓道东路、中路西延线。
自汉中南溯冷水河而上,经油房街、高家岭、牟家坝至郑家坝后,经清石关、回军坝、牟家坝、西河至碑坝,再向南至通江。这应是米仓道东路。从通江西可连巴中、去阆中。
翻越巴岭山之邓家垭进入四川的“巴岭路”,由巴江谷地,经玉泉、牟阳城、上两、南江县城、穿皇柏林进入巴州。有说这是米仓古道中有史可考的原始路名及线路。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经“褒斜道”、“巴岭路”南下灭巴后,将“巴岭路”更名为“大行道”。这应是米道仓中路。巴州东连通江后,向西可去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