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现场勘察论证,通过科技攻关,首次采用冻结施工,相当于“冷冻一座山”,才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7号隧洞施工,创造了国内大型水利工程在240米以下首次隧洞冻结施工的先例;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单护盾TBM岩石掘进机,创造了月进尺1869米的世界纪录。

7号隧洞采取冻结法施工。省水利厅供图
引洮二期工程总干渠95%是洞渠,全线有370个隧洞。
记者来到安定区宁远镇薛川村,这里是引洮二期五干渠2号隧洞出口、3号隧洞进口。
“单就3号隧洞挖了整整5年!”江西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项目负责人黄晓华告诉记者,“施工中遇到硬岩石,锨挖不动、只能爆破;遇到泥浆,无法爆破、只能固化钻探。有时候,1天工程进度才1米!那个时候真难熬啊……”
操着江西口音的黄晓华深有感触,“我们江西水建是头一次参加甘肃这么大的工程建设,我来甘肃6年,明黑昼夜在这工地上,头发白了,但不能退场!”让听者为之动容唏嘘。
水电铁军们不负嘱托,不打退堂鼓!他们采取爆破、锨挖、钻探各种“招数”,硬是坚持下来,将工程段任务完成。
这只是引洮供水这项浩瀚巨大工程建设中的几个场景。许许多多建设者长年累月坚守在崇山峻岭之间,夜以继日奋战在隧洞深处,战天斗地、百折不挠,殚精竭虑、攻坚克难,锲而不舍、一干到底。
披荆斩棘 创造奇迹
掘进机轰鸣,出渣车飞奔。数百公里的引洮工程建设现场,国内外几十家参加建设的精兵强将,轰轰烈烈展开大会战。
告别上世纪50年代16万余人参与引洮工程建设的“人海战术”,进入新时期,建设者们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释放出巨大动能。
作为引洮一期工程项目法人单位,省引洮中心咬定青山不放松,把质量控制作为项目建设的根本,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把引洮工程建设成为质量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标志性工程。
“引洮是世纪工程,一定要严格质量,建成百年工程!”省水投公司董事长徐崇锋说,省水投公司作为引洮二期工程项目法人单位,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强化建设监管,严格保证工程质量。

引洮二期工程总干渠23号隧洞施工现场。省水投公司供图
通过全过程阳光招标,一期、二期工程择优选择了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中国水电四局、中国水电十五局、中铁十五局、中铁十八局、意大利CMC公司、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山东水建公司、广东水电二局、浙江隧道集团等国内外优秀的施工企业。
建设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荒郊野外开辟施工场地,在黄土沟壑中安营扎寨,建设场面井然有序,十分壮观。
引洮一期工程总干渠110多公里,要开凿隧洞18座,总长超过96公里。众多隧洞一路穿越西秦岭山地、兴隆山-马衔山山地及黄土高原三大区域,施工面临种种难题。
引洮一期总干渠3号隧洞13.3公里,最大埋深773米,隧洞掘进中发生岩溶管道压力涌水,最大涌水量每小时达1640立方米,抽排得稍慢,水齐工人腰深。建设者采取“堵排结合、以排为主”抢险措施,奋战12个月,艰难通过涌水段。
引洮一期总干渠9号隧洞18.3公里,是第一长隧洞,在22个月的TBM施工中,数千名建设者冒酷暑、抗严寒,攻克难点,捷报频传,创造了双护盾TBM掘进月进尺1464米的国内纪录。

2015年8月6日,引洮一期工程正式运行暨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动员大会在陇西县举行。(资料图)
而引洮二期工程总干渠则有20座隧洞,占总干渠的95%。干渠及分干渠开凿隧洞多达370个,隧洞长约226.7公里,占干渠及分干渠总长的76%!
打这么多隧洞,困难难以想象。建设者们充分发挥科技“利器”,勇于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