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土质都是湿陷性黄土,秋天雨水多,对施工有一定影响,”负责项目监理的河南明珠公司总监张永强告诉记者,他们加紧施工,将这段进水口的倒虹吸管道焊接安装好,就将5、6号隧洞连通了,这项吃水的民生工程就能惠及当地百姓。
水投公司副总工程师、引洮二期项目管理部部长边振荣对工程负责人叮嘱,“这段工程直接关系着秦安、武山和通渭小岔沟的供水,民生工程可耽搁不得!”
边振荣参与过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当时工程总干渠向外商承包,日本(株)熊谷组中标。边正荣负责对接日本熊谷组,他跟随日本专家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在引洮二期工程工地上,他与大家协商时不时冒出几句日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边振荣对当年引大入秦工程总指挥韩正卿带领大家建设工程的往事难以忘怀,他的号名字叫“骑虎不下”。这是铭记当年韩正卿立下的“骑虎不下,背水一战,完不成工程,解甲归田”的军令状。
引大工程是甘肃在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创举,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在引洮工程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八干渠倒虹吸工程建设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摄
记者来到引洮二期工程八干渠的18隧洞出口、19号隧洞进口,一条长约3.7公里跨越两座陡峭大山的倒虹吸工程正建设中。这个荒无人烟的深沟里,施工人员在焊接钢管,一条黑色锃亮的管道在深沟间凌空而起,颇有气势。
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公司项目负责人范军伟介绍,由于沟道陡峭,坡度约70度,属于倒虹吸工程坡度的极限了,工程难度大,还遇到黄土坡面裂缝等问题,“不论啥问题,如果天气好一点,我们一直施工到冬天。”
山风吹过,秋的音符在树枝间跳跃,五彩斑斓的树叶迎风吹落。
“走着走着,树叶凋落了,又是一年。”陪同记者采访的引洮二期通渭现场办主任张旭平说。这位70后的水利人早年在景电工程民勤供水处工作,参与了引洮一期工程建设,又投身引洮二期工程建设。
“为了这水,当年老婆生孩子没能回家,至今还在抱怨我。”张旭平介绍,引洮供水工程中,一些80后、90后年轻人刚来工地时还是小伙子,一头扎在工地上,一来就是几年,工程建成了,回家孩子已经五六岁上幼儿园了……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施工中采用监控系统。省水投公司供图
为确保引洮二期工程隧洞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信息化中心主任欧阳宏,这位80后才俊与科研团队不懈探索。
针对工程隧洞长、地质条件差、无供电条件的洞段,他们打破传统水工隧洞监测设计理念,从桥梁、电力、石油石化等行业汲取经验,采用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和分布式应变感测光缆技术,解决了传统水工隧洞监测中无法连续监测的行业技术难题,既能对隧洞、渡槽、暗渠等建筑物结构稳定性整体把握,又能对围岩类型较差地段、断层带、裂隙带等重点部位单独监测,切实做到了全方位立体式监测。
光纤传感技术在引洮二期工程中的跨行业成功应用,对于水利工程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引洮工程建设者始终把增强工程运行的可靠性、输水供水的安全性作为头等大事,奉献青春、挥洒热血,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水至福来 旱塬变绿
“洮河水好得很,站在边上看河里亮清得很,喝起来甘甜绵口。”83岁的刘福,参加过上世纪50年代引洮工程建设。
历时8年艰苦鏖战,2014年12月,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又经过6年接续奋斗,2021年9月28日,引洮二期骨干工程正式通水。
甘肃人民渴盼半个多世纪的“圆梦工程”全线建成。
9月28日一大早,刘福就动身从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小西岔村家中赶往静宁县八里镇,参加当天的通水仪式。“终于梦圆了!”宣布通水后,刘福脸上满是欣慰,别在他崭新西装左胸前的“引洮青年突击手”胸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