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道路旁、山坡上、沟谷里,见到一个个铁铸的引洮供水管线通气孔,像一个巨大的号。俯耳听到嗡嗡嗡的浪啸声,这是“地下人工长河”的波澜奔涌。
引洮供水管线通气孔。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引洮供水工程庞大复杂,隧洞、干渠、支渠、暗渠、渡管、倒虹吸、输水管线里的水流、水量、流速等,如何进行人工控制?做到高效运行管理?
甘肃省水利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在引洮工程中积极探索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水利应用和建设。
来到通渭、陇西、安定3县区交界的陇西县宏伟乡井儿村,这里是引洮二期工程的首渠。由省水利厅组织,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公司、澳大利亚潞碧垦全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研制生产的国际领先技术的测控一体化闸门,让记者得以窥见洮河水的“碧眼”。
轻便而简约的一体化测控闸门系统下,听见哗啦啦流水声,透过水泥盖板缝隙,但见清澈的河水翻涌着。
“通过在手机或显示屏操作,板闸可把洮河水分流向安定区;通过槽闸,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退水。”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公司董事长马国印介绍,传统的铸铁闸门重约4吨,需要专门配建水房、专人值守,每次提闸、放闸需要人工摇动起臂机,耗电量大。测控一体化闸门应用航空船舶材制,重1.6吨,配置4块太阳能电板即可远程控制提闸、放闸。
工程人员介绍测控一体化闸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引洮供水的测控一体化闸门技术,对传统水工金属结构和水利控制系统的一次革命,实现按需供水、准确定位泄漏、渗漏损失和全系统精确测量,最小化浪费水,让洮河水实现高效节水最大化。
目前,工程安装设备共计293套。其中,引洮供水二期天水段闸门已使用近3年,只需一名值班人员在兰州就可实现全线的生产调度,近三年计量的水量与下游天水供水集团水厂安装的管道计量设备相比,误差范围在2.5%以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省水投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实践工程运行、供水调度智能化,着力提高自动化管理和精细化调度水平,开拓供水市场化道路,努力让每一滴洮河水实现效益最大化。
“骑虎不下” 开拓创新
深秋时节,陇原大地时不时飘雪下雨。
在引洮二期会宁县城乡供水工程施工现场,我们遇到了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引洮二期配套工程项目负责人师晓舰,他面色黝黑,在工地一边忙碌,一边介绍了工程施工中的创新做法。
“我们把北斗信息化技术创新应用于引洮二期配套工程中。”师晓舰说,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采用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手段,创新性引入了灰土挤密桩成孔、夹杆锤夯实作业和堤坝压实过程中的信息化系统,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连日来,省水投公司总工程师魏周会奔忙在引洮二期配套工程现场。“骨干工程虽然全面建成,这洮河水要通往千家万户,还需要做好配套工程。我们尽快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以最快的速度尽早发挥工程效益。”他每到一处,都心急火燎地督促配套工程建设。
魏周会长期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对水利事业满怀执着和深情。“水利这一行就是在工地上跑来跑去,全程跑一趟引洮二期工程全线,至少需要40多天。还不能只赶进度,水利工程追求的是安全、可靠、牢固,工程质量是生命线!”
省水投公司工程人员在工地现场办公。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摄
记者来到引洮二期工程七干渠3号倒虹吸工地。放眼望去,一条长约848米的倒虹吸管道,从远处一座山头“伸展”下来,跨过山沟、穿过公路,又“爬”上另一座山头,形成一个倒立的“彩虹”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