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符死后,汉(即曹操)遣张津为交州刺史。--《吴书四 士燮传》
张津无传,但事迹见于诸列传。从有限的史料来看,其与夏侯惇、曹操、许靖等人的交情相当不错,大抵可以视作曹操派到荆州之南、用来“牵制刘表”的棋子。
比如夏侯惇的书信中提到:“曹操破袁绍后,加孙贲(孙策堂兄)为长沙太守,加张津为零陵兼桂阳太守”。即从“舆论层面”分割刘表的领地,挑唆南部军阀相互残杀。
案夏侯元让(即夏侯惇)与石威则书,袁绍破后也。书云:“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零、桂。”--《志林》
张津在交州,无疑是充当曹操的爪牙,对抗刘表。可惜其很快又被下属所杀。
张津之死,代表着(交州地区)曹操势力的坍塌。刘表趁机将势力渗透进交州:遣部将赖恭为交州刺史,吴巨为苍梧太守。
(张)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刘)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吴书四 士燮传》
多提一句,苍梧郡也在交州,为何不由士燮家族成员担任太守呢?因为士氏籍贯苍梧,故无法担任本郡郡守,还是之前提到的“三互法”限制。
赖恭出身荆州豪族,在《吴书》中被称作“昏头昏脑的腐儒”。
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吴书八 薛综传》
吴巨出身行伍,与刘备交情不错。赤壁之战前夕(208)刘备还曾想远遁苍梧,投奔吴巨;因此被鲁肃骂作“刘豫州兵不满一校,徒欲远窜”。
(鲁肃)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江表传》
(肃)始与豫州(即刘备)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韦曜《吴书》
可惜刘表派来的两位官僚亦不和睦,最终竟引发了火并厮杀。苍梧太守吴巨,驱逐了交州刺史赖恭。
赖恭败走北方,后随刘备入蜀。官至太常(九卿之首),还参与了两次劝进(219、221)。
孙权、刘备与士燮家族的争斗
随着北方势力远走,交州成为南方新贵们争夺的肥肉。
交州本是刘表与曹操的争夺领域;但随着建安十三年(208)刘表病死,同年(208)曹操赤壁败北,北方军阀遂不再染指交州事务。
同时,赤壁战后的胜利者孙权与刘备,则开始渗透交州。
(1)刘备与孙权的争斗
刘备“南徇四郡”,其中零陵、桂阳与交州接壤,再兼苍梧太守吴巨是刘备旧友,其用心可想而知。
先主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好。--《蜀书二 先主传》
孙权对刘备的用心很是了解。
甚至可以大胆设想,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并“进妹固好”,很有可能是“让刘备退出交州争夺”的交易条件。
建安十五年(210),赤壁之战两年后,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招徕士燮家族。士燮再次改换门庭,承认了孙权的霸权,奉使纳贡、遣子入质,一如之前尊奉曹操、刘表一般。
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建安末年,燮遣子(士)廞入质。--《吴书四 士燮传》
同时,步骘还设计诱杀了苍梧太守吴巨。虽然《步骘传》称吴巨“阴怀异心”,实际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更像清洗交州地区的“刘备势力”。
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步)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吴书七 步骘传》
建安二十年(215)第一次孙刘战争,二者对荆州郡县的划分非常值得探究。即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零陵、武陵、南郡归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