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吴书二 吴主传》
孙权索要的郡县,皆在荆州东南部,大约是想将扬州、荆南地区,与交州彻底连成一片。
建安二十四年(219)吕蒙袭杀关羽,刘备势力退出荆州。孙权对交州的控制便更进一步。
夷陵之战(221-222),刘备东征,遣侍中马良赴武陵,招募洞溪蛮助战,这直接威胁到了孙权在交州的统治。故孙权遣交州刺史步骘率“义士万人”牵制马良,稳固后方。
延康元年,(孙)权遣吕岱代(步)骘,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权遂命骘上益阳。--《吴书七 步骘传》
刘备东征时,荆州南部的武陵已经重新倒向刘备,而零陵、桂阳也“自相惊扰、处处阻兵”。可见刘备将势力重新渗透回荆州南部,甚至可能是“再度染指交州”的前奏。
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吴书七 步骘传》
后陆逊大败刘备,川兵遂不复东进。孙权在交州的统治,才算彻底稳固下来。
(2)孙权与士燮的争斗
随着刘备势力彻底退出荆州,交州的外来威胁也不复存在。
然而士燮家族仍在交州地区活动。士燮长寿,竟活了九十岁,在刘备死后三年才去世。
(士)燮在郡四十馀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吴书四 士燮传》
随着刘备、士燮的相继死去,孙权遂开始加强对交州地区的控制。分割交州北部为广州,又自置刺史、官吏,直接挑战士氏家族在交州的权威。士燮诸弟子侄反抗据守,均被吴军击败。
吴将吕岱谎称“降者无罪”,引诱士氏家族出降。鸿门宴上,吕岱伏兵四起,尽灭其家。后数年,士燮在扬州的任子(人质)也被废为庶民;未参与反叛的士燮诸弟,亦“坐法诛死”。
很明显,这是孙权秋后算账,斩草除根的诡计。
(士)徽闻(吕)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首。--《吴书十五 吕岱传》
(孙)权原其罪,及(士)燮质子廞,皆免为庶人。数岁,(士)壹、(士)黄坐法诛。(士)廞病卒,无子,妻寡居。--《吴书四 士燮传》
吕岱在交州刺史任上,恩威并施,镇抚东南亚诸国,以致“百国朝贡”,大大强化了孙权的统治权威。
及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硃应、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梁书 诸夷-海南诸国传》
应该说,对交州的控制经营,是拓展海南地区、以及东南亚海域地区的重要前提。虽然其行为本身是满足孙权“宣威四夷、万国来朝”的虚荣心理,但客观上促进了疆域的开发与南部地区的建设,可谓功在千秋。
小结
交州地区自汉末丧乱(184)之后数易其主、动荡不止。以士燮为代表的“地方豪强”势力最早建立统治;但土著势力,却不得不先后依附曹操、刘表等北方军阀。
赤壁之战(208)是交州归属的重要转折点。
刘表势力的消失、曹操势力的退缩,导致孙权、刘备成为交州地区“新任宗主”的竞争者。甚至南郡划分、孙刘联姻、以及苍梧太守吴巨之死,都可以看作围绕“交州归属”的权力博弈。
至于建安二十年(215)对荆南地区的重新划分,以及章武元年(221)的夷陵之战,皆是孙刘对荆南、交州诉求的具体体现。
随着刘备、士燮相继死去,孙权一改常态,将“羁縻安抚”的政策骤然收紧,改为“武力控制”,借此逼反士燮家族。
之后孙权又运用权术诡计、尽灭其家,将交州彻底纳入统治范围,并开启了“威行海外、百国朝贡”的盛况。在其昏悖的末年统治中,亦可谓为数不多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