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对可能判决错误的终审裁判结果进行纠正错误的审判,是一种审判监督程序,确保案件的质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审判申请主体不同
二审:当事人发起申请,或由检察院提出抗诉,或由法院决定二审
再审:由当事人发起申请,或由法院、检察院发起,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启动再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应提交申请书和生效法律文书,也可能由同级检察院向法院发起检察建议而启动,也可能由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法院提起抗诉而启动,也可能由上级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启动再审。
3.提起诉讼的时间要求不同
二审:上诉要受上诉期限的限制,且期限较短;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规定时限内提出。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再审:时间不限要求。
4.审理的对象不同
二审:审理对象,是一审裁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再审:表象上虽也是对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但核心是对生效的法律文书重新审理。
5.办理程序不同
二审:可开庭审理,也可不开庭审理,对事实清楚、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上诉案件,可以迳行判决、裁定。
再审:一般应当一律开庭审理,不得迳行判决。
6.是否启动结果不同
二审:经有关方面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上诉(法院审查后决定启动二审的不受时限限制),必须启动
再审:审判有错误,或证据发生了变化,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等,可能改变判决结果时才启动。
7.审结期限不同
二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再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的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规定;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版权声明:文章由震宇易浩法律服务平台综合整理于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