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50 架飞机的规划泡汤。2015 年- 2018 年,圆通的自有货机数量稳步增长至 12 架,此后便陷入停滞,到 2021年发布年报时,竟然还少了两架,只剩 10 架。在 5 月圆通的业绩说明会上,喻会蛟给出的说法是,「淘汰落后机型,调整了机队结构和规模」。
当年拿下航空牌照后不久,喻渭蛟即现身波音公司的西雅图总部。彼时新闻放料,圆通航空在西雅图一口气订购了 15 架波音 737-800(BCF)。如今证明是虚晃一枪,大概只是为了圆通上市加一把柴火。实际上,直到现在国内波音 737-800 数量都不足 15 架,且超过一半在邮政航空麾下。
圆通不仅飞机数量未达到预期,购买飞机的必要性也不太令人信服。根据圆通 2021 年上半年财报,其快递行业和航空业务收入分别为 165.16 亿元,5.89 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84.72% 和 3.02%。
可供对比的数据是,顺丰今年上半年时效件收入 461.61 亿元,对顺丰营收的贡献超过一半。
更严重的后果是,圆通的业绩被老板的梦想拖累,别说与顺丰抗衡,原来的阵地也失守,在「通达系」内部排名节节败退,这几年先后被中通和韵达赶超。
但喻渭蛟坚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圆通半年报显示,下半年将继续加码,迎接 5 架新机。喻渭蛟在多次采访中表示,圆通目前已经没有可以借鉴的榜样,只能自己摸索,颇有种「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孤胆英雄意味。
目前,「通达系」均推出了对标顺丰的时效件业务,但相比圆通显然理智得多,量力而行,用客机腹舱和包机满足时效需求。相比拥有自己的飞机,市场份额、眼前利润才是它们考虑的头等大事。
圆通迷失在云端的这几年,中通老板赖梅松通过「价格战」和极致的利润管理成为「通达系」领头羊。今年上半年,中通单票收入仅为 1.27 元,在所有公司中排名垫底,但因为市场份额第一,利润高达 20 亿,遥遥领先。
这套打法横行资本市场,中通市值冲上 2000 亿港元,超过另外「三通一达」市值之和,位于京东物流之上,仅次于顺丰。
再做一个对比吧。中通 2019 年才实现全货机包机首航,是「三通」中最晚的。
同为桐庐老乡,喻老板理想化,赖老板务实。孰优孰劣,至少现在还难下定论。
今年 6 月底传来的一个喜讯是,邮政宣布提速,网友们奔走相告,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在此之前,尽管邮政航空的全货机数量居第二,但邮航是为 EMS 量身定制的,相当于顺丰的时效件,邮政系普通快递难以分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邮政包裹都是网购者的噩梦。提速之后,效果拭目以待。

除了邮政航空,货航国家队还有一股重要力量来自三大航(国航、东航和南航)旗下的货运航空公司。国航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拥有 15 架全货机,东航的中国货运航空 10 架,南航的南方航空货运 14 架。虽然数量有限,但其优势在于充分享有所属母公司的几百架客机的腹舱资源,这是一众民营货运航空无法企及的。
03
京东入局
顺丰航空即将迎来一个真正旗鼓相当的对手。
上个月,江苏京东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获批,京东占股 75%,南通机场占股 25%。京东航空因此成为继顺丰和圆通之后,第三家民营货运航空公司,为刚刚上市的京东物流喜上添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