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很多私人房屋是用来投资并不是用来居住的,香港本来就人多地少,加上近年来不少人来港买房投资,把香港楼价节节拔高。
政府还是本着「港人优先」的原则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断绝通过买房途径投资移民的富人;2012年开始对非香港永久居民买房,加收15%的印花税(一套400万港币的房子莫名多出60万港币),所以想要赴港投资有一个香港永居身份至关重要,可以节省很多钱.
这三种房屋中,前两种都是政府提供,统称公共房屋,价格要便宜很多。例如新界的公营房屋租金均价是49港币/平方米,而同区域哪怕是村屋租金也要140港币/平方米,租金相差近3倍,而第三种则是富豪的专属!
香港是全球公共房屋住房比例最高的地区,所以在买房这个问题上,香港的中低收入阶层并没有那么痛苦(有46%的政府自住房屋,有最低工资保障),将近一半香港人不用买房(租公营房屋),或者买了很便宜的房(资助房屋)!
所以许多人印象中逼仄无光、寸步难行的香港居住环境并不可观,实际上,劏房、笼屋只是低收入香港居民排公屋过渡时期的临时居所,而且随着公共房屋的不断增加和非法劏房的整治,劏房之类的房屋数量仍在减少。
还在劏房中挣扎的人们,坚持几年便可住上公共房屋。据香港房屋委员会统计,公屋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5年,有超过58岁长者的家庭则为3年。并且,政府会为与家人同住的长者提供院舍式住屋,很人性化。
林郑月娥也在《行政长官2020年施政报告》中作出承诺:目前香港公屋的轮候时间较长,未来十年我们会把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由6:4调整至7:3,表示已全数觅得兴建316,000个公营房屋单位的330公顷土地,可以满足未来十年约301,000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
同时亦宣布资助非政府组织租用合适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宾馆单位作过渡性房屋用途。全香港已经有330万(45%)的人住公共房屋了,其保障房覆盖面之广,堪称两岸三地之最,可以说香港的住房生活尤其是保障房方面并不差。
尽管也有香港人也会时常感慨,为了供房几乎一生的积蓄都用在这个上面了,但完善的保障政策、超高的工资收入,发达的医疗教育水平,还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并不愿意离开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