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防范金融风险扩散和房地产硬着陆。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供给端,在“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背景下,房企资金承压,部分房企陷入经营困境,风险暴露;需求端,在限购限价、收紧房贷额度、房地产税将试点等政策下,部分城市房价下跌,居民购房观望情绪浓厚。
房地产销售和融资大降,房企现金流紧张甚至债务危机,不是少数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多数民营房企的问题乃至行业问题,土地市场大幅流拍增加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正滑向临界点,本次降准将改善资金面,防范金融风险扩散和房地产硬着陆。
四是置换MLF到期。短期来看,12月15日有9500亿MLF到期,续作压力较大,此时降准可最大程度置换MLF,降低央行操作难度,稳定资金面跨年情绪。中期来看,2022年1-3月MLF到期分别为5000亿、2000亿和1000亿元,明年一季度MLF到期规模合计8000亿,考虑到春节(2月1日)前后资金面压力,明年1月份的流动性需求较大,12月份降准亦可稳定明年初资金面的基本盘,给金融机构优化资金结构提供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明年各项政策落实,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
2、方式:全面降准,释放1.2万亿资金,降低150亿成本
此次降准以全面降准的方式落地,支持实体经济、置换MLF、助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从方式来看,全面降准略超市场预期,宽松信号明确。前期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等均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发放对象是全国性金融机构。本次降准采用全面降准方式,力度更大,宽松信号意义更强,引导提高银行放贷意愿,助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挥作用。有助于缓解市场对经济下行的担忧,引导市场形成宽松一致预期,促进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量上看,本次降准释放基础货币约1.2万亿,中期稳定资金面基本盘,并为明年对冲经济压力储备弹药。本次降准大约能释放1.2万亿的超额准备金,12月15日将有9500亿MLF到期,即使央行不再续作,本次降准亦能在完全对冲后释放2500亿增量基础货币。如果考虑到央行部分续作,将释放更多增量资金注入实体经济。
从价上看,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打开空间。降准相比于MLF,可以一次性释放零成本基础货币,目前MLF利率2.95%。2021年9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0%,较第二季度上升7bp,实体经济降融资成本面临平台期。本次降准将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150亿,进而通过金融机构传导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3、影响:利好稳增长、股市、债市,增加通胀、人民币贬值预期
实体经济层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新一轮稳增长。本次降准有助于加强银行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的信贷投放,有助于稳增长。本次降准将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环保限产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金融机构层面,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银行角度,今年以来是“稳货币、紧信用”时期,随着信用逐渐收敛,银行存款成本在稳存款稳增长的背景下逐渐抬升,尤其是部分中小银行,揽储能力有限叠加短期定存利率上行,其向中小微企业融资意愿与融资能力均受限。
通胀预期。近期保供稳价效果显现,PPI将见顶回落,而CPI尚未启动,为降准打开时间窗口。但随着PPI向CPI传导、猪周期筑底明年中期上涨可能、低基数效应等,通胀压力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