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植物学家彼得⋅克兰曾在《银杏:被时间遗忘的树种》一书中深情地描述银杏“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今天,这句话有了更有力的科学证据。
基因仍然“元气满满”
著名古生物学家周志炎院士曾表示,虽然银杏树依然存活于世,但实际上已进入演化的衰落期。他无不伤感地说:“银杏属内的多样性已日趋减少,与之相随的现象是物种的凋零和分布地域的日趋局限。”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给出了乐观的答案。他们发现,银杏在物种水平维持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
“虽然就银杏科或银杏属而言,现存物种多样性极低,但现存银杏是具有足够适应潜力的物种,并非处于灭绝旋涡或进化末端。”
赵云鹏说,“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及检测到的适应性基因,多次遭遇冰期导致种群规模压缩后又重新恢复,再加上在冰期和间冰期可能都存在较广的潜在分布区,意味着银杏在面临环境变异时,有较多的应对‘方案’。我们相信,银杏还在继续进化,至少不至于很快灭绝,甚至有可能东山再起,重现昔日银杏家族的荣光。”
“但,人类还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因为一些新的危机正在出现。”赵云鹏说,他们在野外监测时发现,许多野生的银杏大树周边,已经10年几乎没见天然更新的幼树和超过3年的成活幼苗。“我们猜测,可能是森林郁闭度较高,结实率和幼苗成活率下降;同时,松鼠等动物取食银杏种子,进一步加剧了种子量的减少,而造成银杏的‘断代’。这急需人类再次伸出援手,给予精准重点保护。”赵云鹏说。
另一个危机是,大多数银杏的野生种群不在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破坏、人类移栽对银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要让银杏生生不息,除了科学,人类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