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人自商周起就世代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与世隔绝,田渔而食,因衣其皮,自给自足。树叶、草秆、羽毛、兽皮都曾是古代先民的衣料,鱼皮则是老天爷专门给赫哲人的恩赐。清道光年间,传教士布鲁尼埃曾来到这个“鱼皮部落”,族人们的装束让他大开眼界,用鱼皮做的服饰不仅很结实,而且穿着鱼皮靴趟过溪流或踏雪而行,就像走在干地上一样,能够抵挡寒气和潮湿。
![黑龙江有个浩荡的三江水系,神秘的赫哲族与江依偎,渔歌飞酒飘香](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2/25/1645783327nKCQlS.jpg)
翻阅《皇清职贡图》卷八载:"男女衣服皆鹿皮、鱼皮为之。"早年,赫哲族的服装、被、褥多用鱼皮、兽皮缝制。街津口渔乡的赫哲人主要用狍皮、鹿皮缝制衣服,戴桦皮帽,冬天穿狍皮或狐皮大衣,戴貂皮帽。
鱼皮衣服,赫哲语叫"乌提库"。女式鱼皮上衣式样近似旗袍,襟长过膝,收腰,下摆宽肥扇形,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有些做工讲究的,还在襟口、袖口、托领、前胸和后背,绣上云纹和各种野图案。有的还在衣服的下缘缝上贝壳。男装在衣服袖口、衣边多镶两道边,也可以染成或镶成云纹、动物纹饰。
鱼皮套裤分男女两种,一般是怀头鱼皮或哲罗鱼或狗头鱼皮做成。男人穿的裤子赫哲语为"又克衣",上端为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女人裤赫哲语为"嘎荣",上端为斜口,裤脚上绣有各种花纹。春、秋、冬三季皆可穿鱼皮套裤。
赫哲族居住地狍子非常多,狍衣服也特别多,尤其冬季冰天雪地普遍穿狍皮大衣,或称狍皮大哈 ,赫哲语中"克啊升克衣",用熟好的狍皮缝制而成。一般狍皮衣缝制时都衣长过膝,并有大襟和偏襟两种。冬季穿的狍皮大衣必须用冬季猎取的狍皮,因为此时绒毛多,皮板厚,耐穿耐寒。其他季节可穿秋皮,夏天要穿光板皮。狍皮还可做狍皮裤、被、褥、帽子和手闷子。
![黑龙江有个浩荡的三江水系,神秘的赫哲族与江依偎,渔歌飞酒飘香](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2/25/1645783329orRWlz.jpg)
赫哲族独有的鱼皮服饰,装点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多彩。然而,这鱼皮衣的制作技艺却在慢慢地消逝。
为了抢救民族文化。让鱼皮衣制作技艺生生不息,街津口赫哲族渔乡70多岁的赫哲族阿妈尤文凤,为了确保这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传,通过手口相传的办法,把鱼皮衣制作技艺传授给年青一代的赫哲族人和汉族的人。
尤文凤从15岁起随母亲尤翠玉学习鱼皮制品工艺,到今年已有60多年的时间。尤文凤制作鱼皮衣,完全承袭赫哲族古老技艺,鱼皮服饰图案的色彩和肌理依顺物性,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材美”观念以及渔猎文化的特色。2006年,她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鱼皮衣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
尤文凤介绍,捕鱼,在赫哲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因为捕鱼不但可以提供食物,更可以为日常用品提供制作原料。赫哲人用鱼皮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衣物,除了常见的衣裤外,还有绑腿、披肩、围裙、腰带、帽子、手套、靰鞡以及荷包、口袋等佩饰。鱼皮衣制作技艺繁琐复杂,环环相扣,需要制作者具有相当的耐力和定力,当然也需要制作者具备艺术鉴别力和组合力。
![黑龙江有个浩荡的三江水系,神秘的赫哲族与江依偎,渔歌飞酒飘香](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2/25/1645783331bsfWU1.jpg)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把赫哲族的鱼皮制品带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并喜爱上这些手工艺品,尤文凤就利用街津口渔乡里闲置的房子开办了赫哲族鱼皮文化展示厅,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赫哲族的传统文化。
传承鱼皮衣制作技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今,在尤文凤的带领传承下,赫哲族鱼皮文化的衍生开发得到了全面的彰显和提升,以鱼皮画、鱼皮饰品、鱼皮挂件等为代表的赫哲族艺术品,以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民俗、信仰为题材,通过赫哲族艺人传统的粘贴、镂刻技法和当代艺术工作者的加工创造,以独特的形式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意识,成为赫哲族的民族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尤文凤制作的鱼皮衣如今走向了世界,被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