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梁庙是浮山所的一大杰作建筑,有门无窗,砖木结构,没有梁,里面供奉关羽座像。该庙因无梁而闻名,许多人前来观看,看了以后才弄明白,因为它原来用两块很大的薄石片合成代替瓦。只可惜该庙于1954年拆除。倒座庙又是浮山所特殊庙宇建筑之一,得名于其一反庙宇坐北朝南的习惯而坐南朝北,殿内供奉观音神像,门联上写:问大士缘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头。该庙宇神像于1954年毁,庙殿于1978年拆除。浮山所旧城内所建庙宇,曾经是当地居民每逢重大节日或遇到天旱无雨、闹灾荒时举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它见证着浮山所历史风云。
浮山所的风情习俗是独特的。首先说春节习俗,天底下的春节皆为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可浮山所当地居民过年是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浮山所当地的风俗是除夕当天一般吃两顿饭,清晨起来就开始忙着挂祝子。所谓祝子就是记载本家族先祖名讳的。每逢春节,当地居民毕恭毕敬地将其取出,悬挂在房屋厅中央供奉。同时,要在祝子前摆上供品。浮山所当地居民所摆供品极为讲究,因为自古至今浮山所明朝军户后裔只摆豆腐、果品等素菜,而不摆鱼和肉等荤菜,还有些军户后裔至今保留着过年不吃肉馅饺子习惯,只吃白菜豆腐粉条馅饺子。这些习俗已延续600年了,至于原因谁也说不清。好像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有关,因此人们在过年等重大活动中忌讳肉和鱼等荤菜,以表示对朱元璋的尊敬之意。挂上祝子摆上供品后,人们又开始贴春联,但如果谁家有老人过世,一般三年内不贴春联,以示哀悼。下午人们即开始吃除夕饭,之后妇女们在家里忙着包饺子,男人就到祖茔去请年,所谓“请年”就是请本祖本支的故人回家过年,表示不能忘记祖宗和已故亲人的意思。夜幕降临时,男人们到街上接灶,并摆上隔年饭,贴上“拦门挡”;晚上10点家家户户烧火煮饺子,要烧芝麻杆,取来年生活节节高的寓意;晚上11点开始过年了,饺子煮熟后,人们首先要到街上去接年迎神和祭拜“祝子”,吃罢饺子又要到本祖本宗和左邻右舍的长辈家拜年,拜年回家后男人开始烧香,当地居民叫“守岁”。到了正月初二送年,然后要在出嫁女儿女婿初三走丈母娘回家前,一定将祝子敁请下来。
位于浮山所村西的海军四 O一医院,是海军一所综合性医院。其实这所医院的来历埋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8年1月,日本由前海登陆第二次占领青岛后,即占领浮山所小学,进村后不久又在浮山所小学西侧,现四O一医院的周围土地上钉了很多木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大日本陆军用地”。现市档案局收录有当时日军霸占土地的数据:浮山所原有土地数1142.62亩,陆军医院用土地308.67亩,水源地占用土地106.96亩,无线电占用土地39.42亩,水管子路占用地38.19亩,卫兵占用地4.786亩,宿舍占用地23.786亩,石灰路占用地7.674亩。大量土地被日军霸占后,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无法活下去,因此有些村民上吊自杀,有些携妻带子逃离他乡。
为了修建日本陆军医院,日军还霸占浮山所村以北的“北山顶”(现徐州路、江西路附近),并建有炮楼,有持枪荷弹的日本兵在那里站岗。当地居民不管谁途经此地,必须要给日军鞠躬,若谁不从就会被抓到炮楼里毒打一番,或者用一种“支锅”的方式进行体罚。“支锅”就是用手脚落地撑起身子,若是坚持不住伏下身体,便会遭受毒打。日军在修建陆军医院时,在其霸占区域内共设了5处炮楼,浮山所村内就有2处,其中一处对准浮山所西门,另一处对准浮山所北门。“北山顶”炮楼因为地势高,因此可以看清浮山所整貌。目前,建在村内的2处日军炮楼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