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线员工的人才荒问题主要涉及“数量”的问题,那么关键岗位的人才荒则是涉及“质量”的问题(图1)。一线员工人数多、薪酬低、流动率高;关键技术及管理岗位相对人数少、薪酬高、流动率低,引进的策略和渠道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图1 人才荒
随着业务的发展,不少企业的人才引进渠道也会与时俱进,以应对业务战略变化(多元化、轻资产、全球化等)所带来的人才新需求。以某典型企业为例,在10年前,该企业人才引进的主要难点在于关键技术及管理人才,其主要引进渠道如表1所示。
表1 某企业关键人才引进三大主要渠道

近些年,由于行业发展及大环境的影响,该公司主营业务开始由“快速扩张”往“稳健”方向发展,同时拓展了以农业、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为了使传统产业继续对标优势企业、新兴产业能够快速借鉴组织能力,公司的关键人才引进渠道也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新拓宽了一个多元化的挖猎渠道,打造了“行业对标式”人才引进策略(如表2所示)。
表2 某企业新增关键人才挖猎多元化渠道

总体来说,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下,为了配合业务战略,企业的人才引进渠道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沿着“内部人才、外部人才、网络资源、线下资源”等多个渠道延伸,并独创性地定义本公司特有的人才渠道。正如韦尔奇所说:“我们能做到的所有事情就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挑选出的人身上。”如果选人的方向对了,则“群贤毕至”;方向错了,则“门可罗雀”。
关于人的标准问题、人才群体的现状问题,我们在前两篇文章中做了很详细的分析,解决了“我们需要什么人”“我们现有什么样的人”两大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重点分析“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业务视角:理解人才引进行为的四个本质问题
首先,在落到一些渠道开拓的技巧层面之前,由于前面已经有了一些渠道的案例作为预热,此刻我想先用一个小章节,从业务管理者视角来谈一谈:与其思考人难招、渠道开拓难的问题,倒不如先想一想人才引进的几个本质问题——我是否需要引进更多的人才?人才引进对组织意义是什么?如何从业务视角看招聘?外部资源与内部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对于“我是否需要引进一个人”的问题,涉及四个思考点:
➢1.才干:你了解现有员工的技能与才干吗?正确发挥他们的作用了吗?
➢2.方法:你尝试了其他方法了吗(阶段性用工、劳务外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