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一、病因
1. 三叉神经痛,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其他器质性病变疾病无关,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大家支持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3.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其他器质性病变疾病相关,如由脑干内肿瘤、脱髓鞘病、空洞症、血管畸形、动脉瘤、胆脂瘤、听神经瘤、颅底蛛网膜炎、鼻咽癌等导致。
二、症状
1. 疼痛部位
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常见单侧,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
2. 疼痛性质
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3. 疼痛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一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 分钟骤然停止。
4. 扳机点
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三、用药方案
用药方案 1(抗神经性疼痛药-1):如卡马西平片,开始一次0.1g,一日2 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一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一日不超过1.2g;或起始5mg/(kg·d),据情增量,最大量≤20mg/(kg·d);或其他抑制神经兴奋药,如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布洛芬、曲马多等。
用药方案 2(抗神经性疼痛药-2):如奥卡西平片,适用于单独或与其他的抗癫痫药联合使用。联合治疗,起始剂量可以为一日600mg 或8~10mg/(kg·d),分两次给药。为了获得理想的效果,调整剂量的间隔不小于1 周,一次增加剂量不要超过600mg。一日维持剂量范围在600~2400mg 之间;2 岁以上的儿童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中,治疗起始剂量为8~10mg/(kg·d),分为两次给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剂量的间隔不小于1 周,一次增加剂量不要超过10mg/(kg·d),为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可增加至最大剂量60mg/(kg·d)。
用药方案 3(抗神经性疼痛药-3):如加巴喷丁,第一次睡前服300mg,以后每天增加30mg,用量可以高达每天1800mg,上述剂量需分三次服用;或治疗第1 天:一日1 次,一次300mg;治疗第2 天:一日2 次,一次300mg;治疗第3 天至疗程结束:一日3 次,一次300mg。两组持续用药6 个月;或托吡酯:成人(17 岁及以上),剂量调整应从每晚25~50mg 开始(或0.8mg/kg),服用1 周。随后每间隔1 或2 周加量,一日25~50mg(至100mg),分2 次服用,但每日最大剂量≤7mg/kg;或其他神经病理性疼痛药,如普瑞巴林、拉莫三嗪、匹莫齐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用药方案 4(营养神经的药):如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成人,一日0.025~0.1mg 或隔日0.05~0.2mg。用于神经炎时,用量可酌增;或其他营养神经药,如甲钴胺(弥可保)、腺苷钴胺等。
用药方案 5(新型抗抑郁药):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口服,每日晨、午各口服1 粒;或其他抗抑郁药,如氯硝西泮、阿米替林等。
用药方案 6(中成药):如颅痛宁颗粒,开水冲服,一次8g,一日3次;或头痛宁胶囊,口服,一次3 粒,一日3 次;或七叶莲片,口服,同时一次2~4 片,或遵医嘱;或其他中成药,如元胡止痛片、安络痛片、汉桃叶片、根痛平等。
四、联合用药
1. 轻度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用药方案1(抗神经性疼痛药-1:卡马西平片) 用药方案4(营养神经的药: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