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家族以罗福兴自己都没想到的速度扩散,很快他手里就管理着20多个2000人的QQ群,这让初中没毕业的他一度惊慌失措。
后来他对记者说:
人数过1万时就感到迷茫了,已经无法定义这个自己一手创立、日益壮大的群体。
“杀马特”是当时非主流圈子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有媒体在2010年拍摄过福建一家工厂,一条流水线上平均就有七八个“杀马特”。
没人统计过当时中国到底有多少“杀马特”,只知道他们能与有800万粉丝的“李毅吧”相互爆吧。
他们喜欢打理完发型,成群结队地来到公园、网吧、溜冰场等场所,肆无忌惮地享受着旁人的侧目,眼神越鄙夷,他们越爽。
乖张的气质,异端的发型,隔三差五就传出小孩子被吓哭的新闻,在当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决定了他们后来的命运。
02
杀马特的消亡
带着暴戾的反噬很快来了,杀马特的鼎盛时期和突然衰落,间隔不过一两年。
2012年,郭德纲写了段相声叫《我要反三俗》,大力讽刺、反抗姜昆趁国家“反三俗”把德云社归为三俗。

但鲜有人注意的是,当时被一起划为三俗的,还有杀马特家族。
首先是工厂不让进了,“小升规”出台后,企业根据相关条令,奇怪的发型和配饰均不允许出现。
头发和工作,只能二选一。
另一个是随着杀马特被正式归类为三俗,微博上涌现出一大批专门嘲讽杀马特的大V。
目前分别有1300多万粉丝、530多万粉丝的“留几手”和“杀马特强子”,就是靠骂杀马特崛起的。
他们用自黑的形式,假装自己是杀马特,发些掺杂地域黑的博眼球内容,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
类似,
我是杀马特,我在驻马店吃烧烤,你们穷X吃得起吗?
关于尬舞这块,我们杀马特只服过印度阿三,其它跳舞的都是傻逼。
部分不明就里的人以为真是杀马特,招来了外界更大的恶意。
舆论的批判很快延伸到现实,一位杀马特坐在昆明街头吃饭,被隔壁桌按在地上烧了头发,有媒体报道用“喜大普奔”来形容。
“同城代打”业务也随之出现,街头落单的杀马特很容易挨揍。
一直到2016年,导演李一凡在深圳试图约一个杀马特见面时,对方怎样都不肯出现,咬定他们是同城代打的人。

那个杀马特还特地给李一凡发去葬爱家族十大杰出青年的图片,说 :
“去打他们吧,他们比我嚣张太多了。”
弄得李一凡哭笑不得。
面对“封杀”大潮,罗福兴想的解决办法跟今天饭圈很像,他组织家族成员到论坛和新闻评论下面大量刷帖,以为可以控评。
然而,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直接被“人民内部斗争”的汪洋大海给湮没了。
2013年,罗福兴宣布他无能为力,用类似“引咎辞职”的方式宣告退出杀马特家族。

就此,杀马特带着那五彩斑斓的头发,正式消失在主流视野中。
这之后,罗福兴几次被邀请上综艺节目,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03
为什么选择成为杀马特?
从杀马特诞生、发展到消失,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仅限于他们怪异的造型,很少有人被表象隐藏的真相。
但诚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罗福兴一个小人物不经意间的举动,就引发了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充分说明杀马特火起来背后有其必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