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吃瓜群众”的人,凑在一起聊八卦的时候手里拿的往往不是西瓜,而是瓜子。一旦开始,口干舌燥、嘴皮磨破都停不下来,越嗑越上头。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揭开嗑瓜子“上瘾”的秘密,告诉你嗑瓜子的独特养生好处。
受访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杨晓军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张学新
中国注册营养师 于仁文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爱嗑瓜子
中国人喜欢瓜子,可能一开始是由于节俭,后来才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
据考证,嗑瓜子的习俗在我国明代已经流行,晚明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明神宗朱翊钧
晚清之前主要是西瓜籽独占鳌头,晚清之后南瓜籽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花籽又异军突起,一直盛行至今。
从左到右:冬瓜籽、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
嗑瓜子最早兴于北方,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农闲时大家整天呆在家中避寒,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于是嗑瓜子的习俗就这样蔓延开来。
除了嗑瓜子这种习惯在我国传播时间久以外,人们喜爱嗑瓜子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利于社会交往
用瓜子招待客人能够体现主人的好客,做客的人吃瓜子也会有被“招待”的感觉,潜移默化中就定下来一种愉悦的社会交往基调。
能缓解紧张情绪
嗑瓜子可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这些动作简单、容易,让人感到愉悦,在吃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彼此紧张的情绪。
可以调节气氛
瓜子本身的趣味性加上调节紧张气氛的功能会使人放松,消除相处中的敌意,使交流双方表达起来更加轻松自然,观念和想法比较灵活多样。
有利于延长交谈时间
嗑瓜子是一种量少多次的进食行为,可以随时停下来,也可以随时捡起来继续嗑,拉长了进食的时间,能够给社交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
为什么嗑瓜子那么“上瘾”?
有人嗑瓜子直到口干舌燥,却依然无法控制将手伸向瓜子,像上了“瘾”一样。
这是由于完成嗑瓜子的目标可以刺激大脑的奖赏机制,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会被激活,分泌快乐激素。
嗑一个吃一个的过程刚好完成了“预设目标→行动→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完成目标”的设定,这个过程循环刺激大脑,就会使脑内的奖赏机制敏感度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