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后院起火,农村市场被偷袭
除了把摩托车定位为交通工具,嘉陵还一直走的是低端路线,主力于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是摩托车的主要消费市场,嘉陵摩托虽然在这一块进入得早,但却没有采取对农村市场的防御意识和措施,以至于重庆出现了一大批摩托企业,抄了嘉陵的后院。
这些企业过去都是给嘉陵提供零配件,比如被誉为重庆“摩界五虎”的力帆、宗申、隆鑫、望江和建设五大摩托集团,他们走的都是嘉陵的农村市场之路,它们在嘉陵身边长大,在嘉陵打盹的时候,偷袭农村市场,并迅速崛起进而成功超越了嘉陵。
枕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这说明嘉陵在市场管理和战略上存在严重问题。
4、死于“禁摩令”
中国虽然摩托车产销量第一,却是世界上唯一个禁摩的国家。
这的确很可笑,很多人愤愤不平。
禁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行业创新不足,出口产品也以低端为主,亚非拉等有低端摩托车需求的国家成为主要市场,当前,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加上欧盟和日本高端摩托车的市场竞争,出口形势并不乐观,2015年摩托车出口同比下降10.3%。国内摩托厂商的国际竞争力,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宗申集团创始人左宗申曾提案称:“由于中国长期的限摩导致行业丧失对实体工业信心,由于没有市场支撑,行业技术发展严重滞后,且中国整个摩托车行业的利润尚不如哈雷摩托一家。”
在禁摩政策和汽车消费的双重影响下,摩托车市场整体低迷,嘉陵摩托首当其冲,跟头栽得最为严重。

一代天骄,沦为弃子
市场低迷,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嘉陵在最近十多年时间里,业绩始终徘徊在巨亏与微利之间。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嘉陵总资产19.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仅为3616万元,多次处于在ST边缘。
由于业绩不佳,2016年3月,持嘉陵股份22.34%的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即中国兵装),拟通过公开征集方式协议转让所持中国嘉陵全部股权。其实早从2006年开始,市场就有传言中国嘉陵要卖壳,并称中国嘉陵的业绩非常差,背后也没有非常优质的资产。
“既然是控股权转让,肯定是把控股权转让给集团外的投资者,摩托车业务以后肯定就不再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了。”很多国企在转型重组时,都放弃了原有的品牌。一些过去响彻全国的民族品牌,在被收购、合资后都销声匿迹,这样的消息,让我们不得不为嘉陵感到惋惜。
一个品牌形成,非常不易,要经过数十年的持续经营。如何拯救嘉陵摩托,保护品牌文化,中国嘉陵在对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称:“公司将战略性发展特种车、零部件等成长业务,推进摩托车业务调整转型。”对于摩托车这个昔日的业绩“功臣”,公司已经有了降低其业务占比的打算。虽然嘉陵近几年在重组及转型升级上做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摆脱业绩亏损的局面。
有人说,嘉陵这些年的发展,愧对老一辈的“嘉陵摩托的缔造者”,愧对几千万用户和数以万计的经销商朋友,更有愧“摩托车之王”的后续建设!
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光靠输血是活不下去的,嘉陵摩托想要恢复,还得涅槃重生。

文章来源:MES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