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在云贵川交接地带玩,沿途忽然发现离宣威不远,那是云南火腿的故乡,在上海吃得多的是西班牙、意大利火腿,难得有机会了解中国的云腿,于是临时起意去宣威,一脚刹车下高速。
在网上查到宣威最大的火腿品牌是“宣字”号,打电话到厂里,接电话的小伙子一听我们想参观,也不问我们是谁,立马约好了半个小时后厂门口见。
我们就这么来到了东山脚下,孕育宣威火腿的风水宝地。
接待我们的小黄介绍说,宣威地处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两千米左右,是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和湿度特别适合制作火腿。
用来做火腿的是高原特有的乌金猪,用玉米、包谷和胡萝卜做的熟饲料喂养,一年能长到三百来斤,每年到了腊月宰杀,取后腿修割定型,大的修成琵琶形,小的修成柳叶形,上盐腌渍、洗晒风干、静候发酵。
大概因为还在国庆假期里,小黄把儿子也带来一起加班,小朋友骑上乌金猪的模型,像是在与自家的宠物玩耍。我问他:“你们天天吃火腿吗?”他响亮答:“我们家天天吃洋芋!”
院子里堆着金黄的玉米,就是猪饲料了,还有一堆枯草,形似四季豆,是本地特有的红豆,晒干了可以做菜,看我好奇拍照,小朋友剥出一粒粒送到我的掌心。
走到东山脚下,是火腿发酵的天然宝库了,眼下厂里把它打造成了“宣字火腿博物馆”,洞藏了近10万条腿。
深入阴凉的山洞,在大大小小的窖里,高高低低挂满了火腿,气势磅礴,隐密壮观,仿佛来到了云南火腿的宇宙中心……
陈年中的火腿并不美观,经历了几度春秋,霉菌慢慢滋长,为火腿披上一层“绿袍”,这将为成熟后的火腿带来独一无二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