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佚名﹙旧称陆忠信﹚ 《地藏十王图》之一局部 日本永源寺藏
8、明代执笔

【明】 项圣谟 《自画像》(部分) 新罕布夏州翁万戈藏

【明】 项圣谟 《自画像》(部分) 新罕布夏州翁万戈藏
项圣谟为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与书法家,上图自画像中的执笔方式,大拇指与食指共执,中指、无名指与小指闲置不拈笔杆,为典型的二指单钩式执笔法。
9、清代的执笔
淸代的执笔或发掘与继承传统的执笔方法,如二指单钩、三指单钩、三指双钩;或提倡四指与五指共执的方法;或自创一法,如何绍基晚年改用回腕式执笔法。所以,从清代美术作品中存在的执笔图像可知,该时代多种执笔方法并存,是为执笔史上最为自由多样的一个时期。

【清】 无款 《乾隆帝写字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不但有作为,同时特别爱好书法,天下名景名迹留有他很多的题词与手迹。所以,作为皇上与书家,他的执笔是很有代表性的。从这幅作品可知,乾隆的执笔应该属于三指单钩之法。

【清】 丁观鹏 《中秋图》(部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清】 丁观鹏 《中秋图》(部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著名宫廷画家丁观鹏所画王献之书写《中秋帖》之形像,其执笔为二指单钩之法。
此执笔方法为二指单钩法。
10.民国的执笔
从民国有关的执笔图像分析,民国时期的执笔已经有别于清代多种执笔方法并行的现象,而以三指双钩与平腕式五指执笔为主流性的执笔方式,而采用单钩式执笔法的越来越少。同时,已经有人采用掌竖式的五指执笔法了。单钩式执笔法属于消亡性的执笔法,掌竖式的五指执笔法则属于新兴发展的执笔法。但这两种执笔方式与三指双钩与平腕式五指执笔相比,还是属于少数的现象。

郑孝胥执笔
曾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的书法名家郑孝胥(1860-1938)执笔姿势大指与食指中指执笔眀显,但无名指与小指是否拒笔难判,拒则为四指双钩法,不拒则为三指双钩法。
11.现当代的执笔
经过晚清与民国书画执笔方式多元的时期后,便进入到1949年之后新的时代了。在这个时代中,执笔可以说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五指执笔法得到了空前的认可与推广,创纪录地首度成为主流性的执笔方法。以至于现代一般的公民们只知道自古至今唯有五指执笔法才是最正统、最优秀的、也是流传有绪的执笔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