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长康毛笔
美丽古老的长康镇座落在中国湖南北部,洞庭湖畔,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这里庙灵毓秀,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如左宗棠、夏尚书等;奇山异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的制笔技师。因长康自古属湖南所辖,故长康所产毛笔称为“湘笔”。在历代能工巧匠和书画名家的共同努力下,长康湘笔赢得了“湘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并为“文房四宝”之首。长康镇,也因此被称为“湖湘笔都”。然而,时代在发展,书画艺术也不断变化,传统湘笔(尤其是纯羊毫)笔颈易扁、笔腰较软、弹性不强,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喜欢用有弹性特别是喜爱用笔颈易转、笔腰较健、弹性较强的书画界人士的要求。
六、执笔法

常规六种执笔法
关于执笔,启功曾经说过,怎么舒服怎么来。历代书法名家是如何执行的呢?大多和启功观点相似,因人而异,执笔无定法!
“执笔无定法”,清代周星莲说此语出自欧阳修,康有为说出自苏轼。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首出谁人之口,并非其要,要紧的是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谛。
常用执笔法有龙眼法、凤眼法、拨灯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单钩法、双钩法、捻管法、撮管法、握管法、搦管法、双手回腕法,等等。 对于非研究者,不建议过多去钻研这些名词,了解执笔法的主要意义。
1、东汉的执笔
东汉时期执笔图像中大部分为握管之法式,握管法为方公开式的执笔方法,也必有二指单钩法的存在,二指或三指单钩的执笔法可视之为文人与民间一般性的执笔法。
下图:【东汉】 《仓颉》﹙部分﹚画像石 山东临沂博物馆

2、晋朝的执笔
东晋时代普遍流行的执笔方法应为二指单钩之法。所以,书圣王羲之的执笔方法也极有可能为二指单勾法。
下图:【西晋】 《对书俑》 雕塑 永宁二年(302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塑像的执笔方法为握管式执笔法,可以看作为汉代主流性执笔法的延续。

3、南北朝的执笔
该时期人物画中有限的执笔图像显示,南北朝的执笔统一为单钩式的执笔方式。再从前朝晋与后代唐出现的执笔方法推理,其时必定也同时存在二指单钩式的执笔方式。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该时期有限的执笔图像,大部分表现的角度是容易混淆二指、三指与四指执笔之分辨的,不但需作深入的探讨,更期待有新的图像资料被发现作佐证。
【北齐】杨子华 《校书图》(局部之二)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图中执笔者大拇指与食指执笔应无疑,中指是否参与难以确定,二指与三指执笔皆有可能。


4、唐代的执笔
该时期执笔方法与晋代与南北朝时期大体相同,执笔方法主要为单钩之法,而以二指单钩为主,三指单钩为辅。另外还存有握管法、摄顶法等执笔方式。须加说明的是,这些图像几乎都是书法(文字书写) 类的,尚未发现绘画类的执笔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