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时节,要说赏花踏青,国家植物园绝对是首选。
近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此次设立的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新组建的国家植物园将收集植物3万种以上,并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
作为国家植物园前身的北京植物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位于北京著名的西山风景区寿安山之阳的卧佛寺地区,由树木园、专类园、展览温室为主的现代植物园以及卧佛寺、樱桃沟、曹雪芹纪念馆等人文名胜古迹两大部分组成。植物园规划四至:东至马武寨,北至三柱香,西至黑石包,南到香颐路,为燕山山脉与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那么,植物园内又有哪些美景呢?
以下内容选自《北京植物园》,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北京植物园》,李明新 编著,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北京植物园山环水抱,景色优美。园林设计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审美,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个接连不断的美景,人们漫步其间,目不暇接,惊喜连连。
这些景观散落在植物园200公顷的开放面积内,它们有历史的依存,有新造景观,园艺师运用了多种园林造景手法,既体现了植物园身后的历史文化,又展现了现代植物园的魅力。
三潭映西山
三潭,是指位于植物园中心景区的三个新造的人工湖面,由南湖、中湖和北湖组成。

中湖(《北京植物园》插图)
2003年春季,植物园利用河滩地原有的水库、河道、小型人工湖,开始动工建设集水蓄水工程,当年建成从樱桃沟开始,高低错落的6个人工湖和2600多米的溪流,整个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其中位于主景区的三个人工湖面面积最大,贯穿了整个主要游览区。工程使植物园的景观得到了整体地提升和改观,2003年秋季即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近处绚秋园、碧桃园、盆景园、月季园、黄叶村、树木园等,环绕三个湖面;不远处有香山香炉峰苍翠奇秀的山峰作为背景;北湖更是静卧在寿安山、金山的怀抱里。三个湖面就像三个大屏幕,以蓝天白云为底色,演绎着四时不同光景。

山水环抱(《北京植物园》插图)
诗人徐志摩说:“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植物园湖区的东岸,是近观西山晚霞最好的地方。从夕阳缓缓地步履,到它不情愿地徐徐降落,再到落日的余晖,天气晴好的时候,人们每天在这里都可以观赏到大自然上演的这幕辉煌壮观的大剧,体会诗人笔下的西山灵性。
桃花溪谷
南湖与中湖之间,有千余米历史遗留的河道,园林设计师对这一段河道作了景观处理。利用自然落差,由北向南,跌水落差形成一个个小瀑布;石岸曲折多变,时有巨石突兀,形成幽深沟谷。两岸密植山桃、碧桃,岸石侧植迎春。
早春二月,山桃绽放,一片粉云掩映溪流,令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游客行于桃溪东岸,看隔岸花枝相探,黄灿灿的迎春花在粉云中跳跃,怡然自乐是自然而然的。
待山桃欲凋,碧桃花迎时怒放,再掀花海高潮。而此时岸边小路最美,人们在山桃纷飞的落英中,欣赏盛开的碧桃。
花开时节,从绚秋园东北侧平桥上观赏此景是最佳角度,摄影爱好者多在此等待旭日东升,温暖的阳光轻轻覆盖沟谷,幻化出千变万化的光影时,按下快门,记录美好。
郁金花海
郁金香原生长在中国天山,在1554年从土耳其引入欧洲,从此立刻风行世界。17世纪时,郁金香竟然成了荷兰金融投机商们竞相疯狂追逐的目标。
关于郁金香,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古代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一个送她一顶皇冠;一个送她一把宝剑;一个送她一个金堆。但这些都不是她喜爱之物,她只好向花神祷告,希望花神赐予她真正的爱情。花神深受感动,知道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黄金变成球根,这样合起来便成了郁金香了。由此,在每年的情人节,少男少女们便用玫瑰和郁金香传情送意给自己的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