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取时,在事先测量设计和尽量不损坏画面的前提下,将壁画分为65块。现摩尼殿抱厦及檐墙所存壁画仍可见锯割及修复的痕迹。

倒座观音
殿内最震撼人心的是内槽背壁后的五彩悬山,其中的倒坐观音被鲁迅称为“东方美神”。在北京鲁迅故居内的书案上,也陈列着一张鲁迅在山本照相馆购买的倒坐观音照片。
有资料写此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依据是摩尼殿内一段碑文。但正定文保所认为其是宋代原塑,只是在后世修补残损的过程中,改变了不少。无论如何,这尊雕塑还是保留了宋代韵味。

倒座观音塑像高3.4米,比例匀称,姿态优雅端庄,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姿。她一改以往端坐莲台,手持净瓶的形象,闲逸自若踞坐悬山正中。她左足踏莲,右腿踞起,两手抱膝,身体稍向前倾斜,右手绕膝轻抚左手腕部。这尊观音体现了佛教的人性化,尤其是修之前,眼神微微向下,恰与礼佛者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观音表情的变化在解放前似乎就已经发生,在1940年左右拍摄的旧照中,观音塑像已经被改变了眉目,眼神不再低垂。菩萨睁眼,或许是苦难时期民众的心理诉求?

和40年左右的旧照对比,我发现观音踏足的莲花已被魔改。原塑花型饱满硕大,有自然主义的生气,但被改后莲花则僵硬扁平。裤腿部分也能反映工匠技术的优劣,原本柔顺的织物轮廓,变成了一滩黄泥。古典之美的消亡,看细节就知道了。

平日里,五彩悬山不让游客拍照,旁边还有专人看守。但我去的时候,恰逢一个纪录片剧组(听说是冬奥会宣传)在拍摄,旁边甚至还架上了两个LED灯。我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当天拍照仿佛拿了许可证,体验极佳。



转轮藏阁
转轮藏阁建于北宋,高二层,面阔3间,进深6架椽(3间),歇山顶。转轮藏殿不仅本身就是一座结构被梁思成先生赞不绝口的珍稀北宋楼阁式建筑,更难得的是殿内还保留了北宋的转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