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鹿礁路附近海滩
今鹿礁路滨海地带及其两边土地,在当年曾是一大片海滩,此地的规模变化主要可分为下列三部分: (一)龙头片海滩:电船码头专供外国领事馆和洋行及中外银行的小电船(汽艇)靠泊,因此得名。该码头建于1900年前后,后经历次改建现为轮渡旅游码头。而轮渡码头则建于1937年,始建时是在今广场的大榕树前,1976年后再填海造地扩建为现有规模,并建造右边的避风坞及办公楼。 (二)鹿礁片海滩:从前从轮渡南面要到现在的鹿礁路,须等退潮时从雪文厂码头海滩走过去。1964 年市政始筑通往鹿礁路堤岸,填海筑路,以利交通。 在轮渡办公楼之南今编鹿礁路2号至6号楼房,大约是1930年填海造地建房的。 现今鹿礁路一号楼房,原为日本人于1918年创办的“博爱医院”,其延伸至海口的建筑物,则是约于1933年填海扩建的房屋。 而现今鹿礁路59号这列的三座楼房及隔巷并列的83号至95号等几座房屋及其以东濒海的所有楼房的宅基地,1932年之前全是海滩,也是在1933年后开始筑堤造地建房。 还有新路头码头堤岸通往漳州路口大榕树下一带,原也是海滩。1983年,政府着手筑堤造地,种树栽花、植竹、铺草坪、建公厕,并于堤旁设栏杆,榕树下置长条靠背石椅,美化环境,供游人小憩,观海听涛,饱览自然风光。 (三)覆鼎岩及其北麓海滩:覆鼎岩北麓的海滩,昔日原是“疍民”船只栖止修葺之所,当时这里行人罕至,十分荒凉。 1984年,为纪念郑成功,省市政府决定在鼓浪屿覆鼎岩及其北麓的海滩,建设一座“皓月园”,园名取自郑成功“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的诗句。该园的布局,是在覆鼎岩北麓的海滩上筑一条147米长的精雕白石堤岸,并利用附近山坡的土方填海造地。在填地上建有四座以蓝色琉璃瓦盖顶的小亭,供游人小憩。还建有一座郑成功诗屏,供人欣赏诗作。在原来海滩的中心地带建有一广场,广场靠山的壁上,造有一座《藤牌驱虏》青铜浮雕,长13米,高4.7米,重18吨,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历史人物浮雕。 皓月园于1987年建成开放,园内花木扶疏,石径蜿蜒,沙滩洁净,海阔天空,鸟语花香,争奇斗艳,诗情画意,引人入胜,使人留连忘返,是鼓浪屿旅游的知名景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