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北大山鹰社5名学生遭遇雪崩遇难。听说这个消息后,北大学生自发前往山鹰社训练基地献花悼念。徐军/摄
追溯历年的登山行动,像这种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受到挫折的例子还有不少。不过,我国登山勇士们攀登高峰的信念从未动摇。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不断挑战新的高峰,新中国的登山事业蒸蒸日上。
(5)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相继建成
近些年来,登山运动明显地呈现出两个发展方向——高山探险和群众健身登山。其中,高山探险因其对身体、技术、装备以及专业知识的严格要求和对资金的高额需求,颇有曲高和寡的味道,而适合更大范围人群参与的群众性登山活动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2001年2月22日,《北京日报》7版
本报2001年2月22日7版《北京人浩浩荡荡爬香山》记录了人们登香山的独特风景:初现的晨曦中,登山者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相处融洽。登山队伍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是跟着父母爬山的刚会走路的孩子。每天早晨,他们像上班一样准时来到香山,在香山弯曲的山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健身意识增强,很多北京人坚持参加登山锻炼。图为2000年,几位老人在参加登山比赛。齐祁/摄
近年来,北京顺义、海淀、平谷等区相继兴建了专业的步道,登山设施更加现代化。2013年,全长125公里的顺义浅山区国家登山步道建成开放,这是北京首条达到国际标准的登山健身步道,串起了顺义3.8万亩山林、20个民俗村落,既有满足登山爱好者的高难度山路,也有适合全家出游、休闲娱乐的亲水步道,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赏风景。(2013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0版,《本市首条国家登山步道开放》)2016年,凤凰岭国家示范登山健身步道投入使用。这条步道长15公里,沿途串联起石阶古道、野道、高山草甸、佛教道教历史遗迹等,人们在山脊上可以俯瞰北京城。(2016年5月7日《北京日报》5版,《凤凰岭国家级登山步道投用》)
2013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0版
时至今日,北京的登山爱好者不但有锻炼的好去处,还能享受采摘、露营等休闲旅游的乐趣,登山之趣早已超乎山水之间。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