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8.q578.com/ef/0727/9639f5d48a69ce84.jpg)
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能驾驭一套更复杂的系统,导致做出来的产品徒有复杂的表象,体验却很糟糕,这显然是本末倒置。再者,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增程确实是全面纯电的一个过渡技术,在当下投入大量资金去开发一套直驱混动显然是不明智的。
反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研发电池电驱、智能化,和传统车企形成差异化竞争才是明智之举。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用户关注的是体验,而非技术。理想汽车数据显示,理想 ONE 在主要城市纯电行驶里程占比超过 64%,纯电使用时长占比超过 80%。在城市场景下,增程式和大电池插混的差距急剧缩小,大比例的中低速场景也是增程式车型的甜蜜区间,反倒是 DHT 两档直驱技术增加了故障风险。
所以对于摩卡 DHT—PHEV 这类大电池插混车型来说,最优的使用场景是经常长途驾驶,次优的使用场景是家里没有充电桩却需要新能源车型的用户。
说是次优是因为在没有家充桩的前提下,每天背着一块接近 40 kWh 的电池的混动系统行驶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对于这种消费者而言,这套高效的 DHT 技术和中小电池包的组合才是最优解。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非必要,勿增实体。新势力们深谙此道,扬长避短。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增程和插混有高低之分,消费者不在乎背后的技术差异,使用感受才是第一位。
大部分的消费者的用车场景就是在城市里短途行驶。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优势不能带来显著的使用体验提升,问题又回到了如何建立品牌认知度以及如何抢夺消费者心智的层面上。
抢夺心智是一场恶战
在这次活动的最后,魏牌 CMO 乔心昱、魏牌摩卡传播总监马建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乔心昱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PHEV 比增程、纯电都有更好的场景适应性:
第一,两档 DHT 所搭载的长里程 PHEV 能够更好得覆盖更多的应用场景,这个点确实是过去很多的新能源车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称之为第一个关键点,就是说它所覆盖的场景比过去不太一样。
第二,技术的进步实际上推进了 PHEV 品类的进步。过去PHEV无法在油耗、驾驶感受上做到更好,现在我们摩卡 DHT-PHEV 即便在馈电状态下,它的油耗、NVH、操控、整体的加速性没有任何的衰减,这种技术已经替代了过去传统意义的 PHEV,所以从驾驶性能上面来讲,这比原来我们说的纯电要好。
必须诚恳地说,长城的技术研发实力很强。如果后面证实这套系统的耐久度能够让人满意,那么魏牌摩卡 DHT—PHEV 产品力层面没有任何问题。
![](http://imgq8.q578.com/ef/0727/a7c8970cd5214a6e.jpg)
所以乔心昱表示魏牌也要向新势力学习渠道模式、用户运营和讲故事的方法:
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有特别好的产品,用户体验不到产品再好也没用。
举个例子,摩卡 30 万定价,用户看 30 万有点贵,上网站上搜索,评测报告还行,就想去试试。结果发现魏牌 4S 店很远,理想的店在市中心很近,这就是现实。
![](http://imgq8.q578.com/ef/0727/01b7ccb024e69939.jpg)
乔心昱在采访过程说魏建军对魏品牌非常重视,也给他下发了两个任务:第一,可以在 APP、微博等各个渠道的触点上找到他,关于产品和服务有疑问,在这些APP上提问,一小时之内魏牌必须联络用户。
下场面对用户是提高品牌好感的第一个关键,第二个则是直面问题。乔心昱说了一个故事:
在我们的 APP 上有一位用户,他专门研究车机。他把特斯拉、小鹏、蔚来全做了案例分析,给魏牌出了升级建议。魏牌轮值总裁带着产品、研发、技术的工作人员用了两天的时间去研究,关于这位用户提的内容在这次 OTA 会升级并大面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