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陉古道就选择在爽底村西侧的山崖上,绕过了黑毛沟一线天大峡谷洪水的威胁,现在的公路就开凿修建在黑毛沟大峡谷中,古代不具备这个条件,原本便捷的通道,因科技的不发达而无法使用。爽底之后白陉古道要跨越寒武纪以张夏组为核心的巨厚层石灰岩绝壁。与穿越第一道障壁相似,峡谷穿行不可行之后,跨越这道屏障的唯一希望仍然是断层谷。
爽底一带为太行山腹地,断裂构造远不如山前地带发育,然而,爽底村仍然是一处多组方向断裂的交汇部位,这些断裂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相对的宽阔地。在爽底村西侧陡峭的山坡上,一处深切的沟谷,引起了古人的注意,这里其实就是一处断层谷,由于断层规模较小,沟谷窄陡,智慧的古人在这里修建了聪明的“七十二道拐”,解决了跨越这道屏障的难题。
“七十二道拐”之后的高度已经来到了张夏组顶部,寒武纪晚期形成的一层页岩形成了一级平台,这个平台也是区域上的挡水层,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区域性分布的溶洞层,古道边的一些岩溶洞穴成为古道上的驿站。白陉古道沿着这层平台再次在穿越了第二道障壁后,再次进入主河谷沿着横水河一路缓行北上直奔陵川。
七十二拐与断层谷
天然石龛形成的古道客栈
――完――
作者:章秉辰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学科普旅游之窗自媒体创办人,河南沁阳市人。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数十家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主编出版《邙山黄土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东亚裂谷对云台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郑州黄河科学导游指南》、《王屋山科学导游指南》、《云台山科学导游指南》、《带你科学游玩河南地质公园》,参与出版《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中国王屋山及临区元古宙地质研究》等各类专著10余部,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及大量的自媒体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