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中高风险地区为准还是以有没有病例为准?限制范围到街道、区还是市?对应的措施是什么?
旅行涉及到交通、住宿、门票等多个环节,大多数人在出发前咨询的工作量往往比想象中大得多。
“火车站、高速入口、酒店的政策都得问一遍,生怕在哪个环节被卡住。”
而这,还不是游客们面对的最大难关。
众所周知,在疫情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现在没问题不代表之后也没问题。
而无论是考虑政策还是自身健康,没有谁真的就为出省玩几天,宁愿跟疫情硬碰硬。
于是很多人从付了机票钱那一刻,就从来没有停止暗暗祈祷:“xx地可千万挺住!”

作为当地人,看到这样的言论或许会觉得自私。
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打工人来说,旅游本就是个需要预先支付成本的行为。
一方面是最近机票、酒店都呈现出了不同涨价趋势,很多人确实是“勒紧了裤腰带”去旅游。
万一出现不可抗的变数,就意味着前期付出的精力和金钱打水漂。
而比金钱更让打工人患得患失的,还有珍贵的年假。
“公司要求必须要提前一个月打招呼,还不能随意取消。”
事实上,很多人为了所谓的“控制旅游风险”,已经付出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本。
比如订酒店只敢选择能免费取消的,即使房费要贵上30%。
安排了六七天的中长途旅游,于是宁可多花几千块也要坐飞机,还得是全程直飞。
不是为了省时间和舒适度,只是因为“多经停一个地方,就多一点风险”。

就算已经结束平安到家,也会随时跟进后续情况。
尤其是最近旅游热潮中亲子游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对防疫的要求往往更为严格。
网上有位妈妈带着孩子去了趟澳门,结果回来一周后当地出现了疫情。
于是他们主动给街道社区和学校报备,反复解释道歉,甚至不敢跟朋友见面。
“万一万一真的有一点点事情,可能就会连累无数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