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8月初,迪奥最新发布的2022秋冬成衣新品系列中,数件衣服印着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样式。迪奥“挪用”花鸟图话题冲上热搜,迪奥却辩称其为该系列标志性的冬日花园图案。
而在7月中旬,迪奥官网上架多款半身裙,其中一款“中长半身裙”被指抄袭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引发质疑和热议。截至《中国纺织报》记者发稿时,迪奥方面除了在部分地区下架争议商品外,尚未对此事做出公开表态。
从马面裙到花鸟图,从所谓的“标志性廓形”到“标志性图案”,迪奥的回应苍白无力。迪奥事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同裙不同价的尴尬
在国内某购物平台上,搜索“基础款”单色马面裙,可以看到这些产品的售价基本是“白菜价”,且销量廖廖。
换个“马甲”,境遇大不同。
在迪奥官网,打上“标志性迪奥廓形”或“标志性迪奥图案”的标签,“迪奥版的马面裙”就能卖出上万元的高价,而且几乎是被抢购一空。
在国内自主服装品牌中,能实现如此夸张溢价的品牌,几乎没有。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传统服饰,更是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还是很缺乏在国际时尚界叫得响的大品牌。透过马面裙事件,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在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深度挖掘,并嫁接于现代服装设计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睿意德咨询公司分析师吴梦熊认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服饰创作时,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国外设计师在传递本国审美元素时,显得很自然;在‘借鉴’他国文化元素时,同样显得驾轻就熟。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设计师在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元素时,反而显得有些‘生分’,导致一些传统服饰文化元素乃至中华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很难紧密融合。”吴梦熊说。
北京服装学院汉唐服饰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诗宇长期从事古代服饰研究和复原。他在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时尚圈至少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关注马面裙了,但在消化、借鉴和创新方面缺乏建树。中国设计师可能觉得它是老土的,古人的版型跟当下生活不融洽,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卖点。
一些服装设计师并没有真正深挖中国传统服装结构特征,在进行所谓的中国风设计时,简单地理解为传统文化元素的堆砌,和市场的期待有明显的差距。陈诗宇举例说:“十几年前中国设计师设计的马面裙,连基本的结构可能都没搞清楚,只是在中间做了一个大褶子,却不知道中间的褶子其实应该是重叠的。”
如今,迪奥的半身裙上市后,市场反应剧烈,这既说明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巨大魅力和市场价值,也凸显了我国在传统服饰文化保护、开发和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短板,让传统服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焕发生机仍然任重道远。
做品牌不等于挣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