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宫,位于宝金山下部,黄山店西北。黄山店古称桃叶口《日下旧闻考》记:“桃叶口俗呼黄山店”。因地处四马沟和涞沥水两大沟谷的交汇处且山口狭长而得名,后因村东有黄岩山而更名黄山店。《房山地名志》在黄山店村一节记“村西北有宝金山,旧名红螺险,又名幽岚山,山上有古刹,清末重修,现存殿堂,石碑和三座塔”。《房山地名志》所记,实际便是玉虚宫。
玉虚宫实际与涞沥水、黄元寺、泗马沟三村等距。因沟口原为部队营地,在坡峰岭未开发前去宝金山多绕行泗马沟翻山而进。
《日下旧闻考》记载“红螺险在县西南四十里,即幽嵐山,山势峻嶒,诸峰罗列如剑戟,古刹存焉”。首次探访宝金山,也是首次参加集体户外活动。一行人翻山越岭赏幽嵐之美景,探三险之秘境,至今记忆犹新。回程因路途不明误进部队营地,意外地走进了玉虚宫。
玉虚宫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坐西面东。由前宫、后宫、塔院三部分组成。玉虚宫创建年代不详,现存碑记多为清光绪年间所立。玉虚宫因晚清太监李莲英、刘诚印参与捐资创建,世传为大内工匠制作。笔者两次走进玉虚宫,所建皆为破败现状,无法描述其建筑豪华。
玉虚宫分前宫和后宫,四合院布局,正殿前树碑两座。后宫地势与前宫殿脊齐平,也为四合院布局。山门整体为砖砌,两边门柱各树一整块青石,券顶用三块石料拼接成拱门,上雕云纹图案。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廊。结构为五架梁,硬山脊、灰瓦辅顶,殿内壁曾有苏式彩绘,灵芝、仙鹤、八仙等图案。
两侧配殿各三间,配殿同样前出廊、硬山脊,不同的是石板复顶。
由前院穿过一道侧门西行,又见一座山门。进二道山门即为后院,后院地势高于前院,地面与前院殿脊持平。
后院的山门是难得一见的垂花门,为一殿一卷式六梁垂花门。
后院建筑形式与前院大致相同,也为四合院建筑。虽然年久失修,但房梁彩绘依旧艳丽夺目。
笔者于2006年初次涉足玉虚宫,视线内房倒屋塌满目疮痍。
2013年笔者再次走进玉虚宫,所见更是不忍瞩目。
玉虚宫塔院位于后宫50米左右,有塔4座,其中3座并列成“一”字,相隔约7米。建筑形式相同,八角形,砖结构,高约7米这三座塔均为清宣统元年(1909)建。另一座据此三座塔30米,高约7米,为区文物保护单位”。笔者曾钻进密林寻觅玉虚宫古塔,所见古塔与山西的塔坚强堪有一比。国民历来有靠山吃山的习俗,靠近长城的拆长城砖,靠近寺观的则趁破败之时拆寺庙的砖。但玉虚宫一直是部队驻地,大门绝不会允许您偷盗塔砖而出的。所以说玉虚宫塔砖可能是解放前所为。
三座建制相同的密檐塔无一幸免,全部裸露出内部的堆积的砖石,仿佛像个戴着帽子裸着身子感觉尴尬的汉子。
所幸的是,2013年政府投资开始修复玉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