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号道教祖庭,据《素云刘先师碑记》载:“戊辰因奉差至白云观,适南阳张律师阐教观中,一见相洽,殷勤展拜,执弟子礼甚恭,此师皈依道教之始也”。刘诚印依靠手中财力和势力,捐资修庙,将白云观众多碑刻重新镌刻。全真道龙门派支派,创始人张宗璿,为龙门派第十九代掌门律师。光绪十三(1887)年,张宗璿离世,传法给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刘诚印。《刘素云道行碑》云:刘素云,法名诚印,河北东光人。由此太监刘素云,变身为道教律师刘诚印。
![](http://imgq8.q578.com/ef/0817/f997e304e860b098.jpg)
玉虚宫塔院三座密檐塔后相隔30米,有一座覆钵式塔。刘诚印于光绪二十(1894)年死后葬于玉虚宫覆钵塔下。
刘诚印在白云观取得一定身份影响后,创建龙门派支派霍山派,为霍山派第二代传人。清后期太监也许是受刘诚印影响等特殊因素,成为道门中人以互助养老。当时京城内外有些寺庙道观日趋破败,而住持无力修缮,遂由太监道士接管。宝金山上的玉虚宫可能是其中之一。由于改行为道士的太监是自宫人,还扯出武当道教名师丘玄清的一段自宫传说。
![](http://imgq8.q578.com/ef/0817/18e580703db01e4a.jpg)
进入玉虚宫的太监虽然身份变成了道士,但是等级划分还是非常明显的。碑文刻有李莲英名字,肯定当时是出资捐助者。据传李莲英每年只是到玉虚宫小住避暑,但多数下等太监则要种植粮食果木以供宫内太监生活。太监们进入玉虚宫种地,难免与周边土著民产生摩擦矛盾,这便有了光绪五年所立的“告示碑”。
告示碑记:“顺天府为出示严禁事照,得房山县西四十里宝金山有道院,住持道众。本山尽种果木,众道资以糊口。闻近年每有无知之徒,搅扰作践踩攀蹈根株,以致树木损伤。合行出示严禁,为此仰附近居民及一应人等知悉,爾等务各安分,不得附山作践滋事致伤果木。倘敢违示藐法,不知敛跡,再復滋扰,许该住持鸣同地保,扭赴该管县衙门,呈请按律究惩。各宜凛遵毋违,右仰知悉。光绪五年闰三月十三日。告示贴于宝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