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太特殊了,它跟自然风光不一样,后者美则美矣,没有故事,而古朴沧桑的长城就像一个巨大的谜题,拍摄的人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探究。”

杨东拍摄的,沐浴在朝霞之下的长城。受访者供图
文丨新京报记者 吴小飞
编辑丨胡杰
校对丨刘越
本文4185字 阅读8分钟
“大家好,我是杨东,就是那个立志要一生拍摄长城的热血少年!我所在的位置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2022年8月23日下午,90后职业摄影师杨东对着镜头熟练地介绍长城,他正在配合一家电视台拍摄。自从拍长城“出圈”后,这样的工作邀约对他来说已稀松平常。
与杨东一样,国内有不计其数的摄影师把长城作为拍摄题材,有的人因为拍摄长城,成为了职业摄影人;有的人因为长城视频入选奥运会开幕式,一夜“出圈”;还有的人在拍摄长城中,梳理思绪、感悟人生……
他们年龄不同,性格迥异,来自不同的工作环境,但都在经年累月的拍摄长城中,找到了自己与长城“相处”的方式:用镜头去描摹长城的瑰丽,记录长城的沧桑,感悟长城的精神,书写自己眼里的长城故事。
对长城“一眼万年”

90后摄影师杨东。受访者供图
“放眼望去,视野开阔、山峦巍峨,还有城墙古朴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胸口涌上一种想大叫的兴奋,那种直击内心的感受前所未有,太震撼了!”这是2015夏天,北漂青年杨东看到长城时的感受。
当时23岁的杨东已经大学毕业一年,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靠给图片网站供图维持生活,学会计出身的他想要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彼时一名前辈点播他,长期“专攻”的意象对于提升摄影专业性尤为重要。那时杨东听说,有位残疾人摄影师,因为拍了近四十年长城,拿了中国摄影金像奖,这个奖比肩中国电影金鸡奖,便也来长城找灵感。
比起儿时在丹东老家看到的部分长城的城垣,杨东觉得在河北看到的、被云山雾海环绕的长城,才是“真正的长城”,他被长城巍峨万千的景象所触动,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连拍了三天,“夜里就在空心敌楼里睡的,还趁着夜色拍了很多星空下的长城”。
这次拍摄之后,杨东感觉自己找到了“专攻”的目标,那就是长城。他的第一次获奖作品,就是那三天连续拍摄的一组图片,“奖不大,但确实是对我专业能力的极大肯定,也坚定了我做职业摄影师的决心。”